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 (2)

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 (2)

ID:44785744

大小:334.00 KB

页数:201页

时间:2019-10-28

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 (2)_第1页
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 (2)_第2页
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 (2)_第3页
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 (2)_第4页
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册教材简析·1、主题单元.“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3、篇章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

2、书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

3、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

4、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

5、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但教给学生不要这么繁复,让他们明白这样一种意境就可以了.《所见》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诗,描写出了孩童的天真.不过最有趣的应该是他闭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一比:前面的表现与后面的表现进行对比,二想

6、,孩童想什么呢?其实,诗歌的最后两句不妨换一下位置: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可能更有意味一些.习作一主要要求学生抓住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两件小事来写,要写得细腻感人.幸好,这里有课文作为范例.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两个情节:写儿童诗和背诵描写风的古诗.写儿童诗因为是续写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教师在此处不妨教学生写一写儿童诗背诵带“风”的诗句,对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教学在学生背诵之前可以多补充一些含有“风”的诗句,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诗后编者还附了

7、一个问题,“诗中有画”,如何看出画来?我想问一问的是:小学诗歌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目的究竟在哪里?学会请教,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把话说得体,学生应该不存在问题.第二组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密切了,第二组课文可以按照主题的样式进行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是一个号召: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的例子:法布尔的故事;《变色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的是观察变色龙变色的经过;《金蝉脱壳》讲述的是作者观察蝉脱壳的一个过程.《去打开

8、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写得很是意气风发的诗歌.诗歌语言欢快,内在结构严谨,是一首好诗!不过,要把这首诗歌教好倒要花上一番功夫.因为这首诗和古诗又不一样.教这首诗歌还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从诗歌语言背后的意蕴入手.什么是意蕴?怎样帮学生把握住诗的意蕴?装满昆虫的口袋》写的是法布尔小时候的事情.但是,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