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生态绿道建设实用标准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生态绿道建设实用标准

ID:44835518

大小:553.5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30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生态绿道建设实用标准_第1页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生态绿道建设实用标准_第2页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生态绿道建设实用标准_第3页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生态绿道建设实用标准_第4页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生态绿道建设实用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生态绿道建设实用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文明施工①依据业主、监理有关要求,落实施工组织文件,明确各工序管理、材料管理、机械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管理。②对全体职工,特别是民工,在进场前进行文明、安全施工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文明施工意识和自身素质。③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采用统一规范临设,围档整齐,符合要求,临设要牢固整齐,材质符合要求。④运料车运料时要用帆布覆盖,以防沿路遗撒和扬尘。施工道路要保证湿润,以防车辆行驶扬尘。⑤场地内材料与设备要保持整齐,并保证场地内的清洁。     健身步道一、概念登山健身步道: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为登山

2、健身步道。二、分类(一)依据步道形状(形态)分类线状步道(相互不重合)、环形步道(闭合的环形)、网状步道。大全实用文档注意:线状步道、环形步道在设计上,必须重点考虑步道的出入口不能是唯一的(二)依据步道功能分类山野步道、探险步道、亲子步道、自然科普教育步道。山野步道,融山地、丛林等为一体。探险步道有不同探险主题,如:原始森林探险步道、喀斯特探险步道等。亲子步道,步道难度级别低,富有趣味性。自然科普教育步道,可结合动植物环境设计不同的区域,如:科普游览区和科普试验区等,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旅游休闲、丰富知识、增长技能的教育基地。三、

3、步道及设备要求(一)步道设计要求1、登山步道系统中每条道路应与其它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无断路,无死路。2、以成人正常步行速度行进约40分钟为一距离段,设置观景休憩站。(二)步道建设要求1、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60厘米、小于等于150厘米;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20厘米。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大全实用文档●原地土石道是步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原有道路经简单修整而成。●木栈道使用经防腐处理

4、的木材修建,用于山中湿地部分。●砾石道由砾石呈轨道状铺设,厚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路心部分主要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至10厘米的砾石铺建,两侧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以下的砾石铺建。多用于有水处较平缓地面。●间隔石道采用长度为50厘米以上的条状石板或石块呈间隔状分布架设。用于泥泞潮湿的步道路段,或应用在树根裸露处。●桥梁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桥面宽度为100厘米至150厘米,如安全需要可使用少量金属和水泥加固。危险地段(桥面到沟底超过2米,桥体侧面有断崖、水面等)需要加两侧护栏。大全实用文档●碎石坡路多见于防火带。若路线借用防火带

5、,坡度小于25度、侧倾小于15度的原始路面可直接利用;若坡度大于等于25度或侧倾大于等于15度,可将路面进行修整或在其旁边修建新路。2、单位距离(500米)内平均坡度不应为0度,应以15度左右为宜,但不应超过25度。坡度超过25度路段部分应设立台阶。台阶分石制、木制、土木混制等形式。3、尽量减少石质台阶与硬质路面的使用,增加土质、草质、腐殖质路面。四、配套设施1、休息站采用木、竹、石制材质,选址于景观点附近或长距离地形变化较大处,站与站之间相距不超过两小时路程。2、露营地选址于山体结构稳定、无塌方洪水危险、干燥平整、靠近水源地的安全地

6、区。相距不应超过八小时路程,露营地应设就寝区、用火区、取水区、就餐区、娱乐区、卫生区。露营地生态厕所采用木、竹、石等材质,深度应大于30厘米。清洗用水与食用水应相隔10米以上。3、接待站可依靠固有建筑物进行设置,提供住宿、补给、垃圾处理、提供信息、简单医疗等服务。大全实用文档4、标识系统包括建筑类标识、地形类标识、警示类标识、指示类标识等。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警示标识可采用金属材质。标识的材质、尺寸、色彩等应醒目。5、站点设置:应在沿途适宜位置设置小型的庇护站、补给站及露营区。6、通讯安全:确保登山步道系统内移动电话信号的畅通。

7、五、登山步道监控维护要求定期对步道系统进行巡查。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使其维持在良好状态。六、备案审查对于进入NTS难度标准4级以上登山步道的攀登活动,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登山备案制度及需审查登山者的资质。未达到标准的登山者将不被允许进入登山步道。七、步道安全系统要求(一)预警子系统1、报警点应设在路况复杂、易迷失区域相对制高点的易于观测位置。颜色鲜明,点与点之间不应超过1小时(或5千米)路程,上有求助电话、报警点编号、临近路线指示等基本信息。大全实用文档2、普通报警点采用石质立柱、木质立柱、大岩石、粗大的树木等作为载体。在其高处设

8、立有易于发现的反光标识,具体求援指导信息应刻于或镶嵌于距地面1.5米位置处。3、太阳能报警点应采用太阳能定位救援杆辅助其他标志设施作为标准配置设施。太阳能报警点之间应以四小时路程为宜。高6米到8米,灯杆的底座为太阳能蓄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