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诊断性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诊断性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ID:44841507

大小:52.3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30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诊断性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诊断性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诊断性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诊断性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诊断性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诊断性大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2019届高三诊断性大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第Ⅱ时,将案写在容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统治者从夏、商得天命又失天命的客事实中,认识到“天命靡常”、“天不可信”,天命不永远固定于一家一姓;天命转移

2、的根本原因,不是祭祀的多少,而是"人事”的兴废,是有德与无德,一再强调要以灭亡了的夏、商两代为鉴。这表明西周统治者认识到A.国家的兴亡决定于神的意志B.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敬德保民C.构建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性D.利用亲族血缘加强政治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可知天命转移与否在于"人事”的兴废,在于“德与无德”,由此看来,国家兴盛的关键是“人事”兴和“德政”,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已经意识到国家兴盛的关键是敬德保民,B正确;依据材料“天命靡常”“天不可信”的信息可知国家的兴亡不是决定于神的意志,A错误;构建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性与材料的主旨信息不符合,C错误;利用亲族血缘加

3、强政治统治属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出该信息,D错误。2.学者王刚指出,伴随秦汉间政治的展开,汉初宰相性格开始从“主事”走向“主臣”在抛弃事务主义及文牍主文的过程中,通过“主臣”,建设健全的官僚团队,达到“百姓亲附”,从而日渐疏离秦政精神。据此,汉初宰相身份的转变有利于A.加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B.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C.健全关注民生的官僚集团D.践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主事”主要是指宰相专注于事务性的问题,而“主臣”主要是指健全官僚团队,亲附百姓,也就是关注民生,故选C项;加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故排除A;提高官

4、僚队伍的文化水平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是汉初的治国思想,与事实不符,故排除D项。【点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了城镇就业率、高标准:农田增长量、农村供水保障、医疗保险等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本题涉及的民生间题属于历史学科长效热点。3.宋明时代,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兼并”的国策、“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材料反映了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B.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

5、策的松动D.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政府税收大部分收入来自商业,这些措施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C正确;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A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整体上一直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材料中的“利农重商”的思想的盛行,并不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D错误。4.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順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A.

6、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B.肯定了儒家学说功利和事功C.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D.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务求公私两便”的信息体现出在内心反省基础上注重实际的思想,与经世致用思想相符,A正确;王阳明的思想并不是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B错误;材料中强调修身要和实际相结合,并不是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C错误;材料中提及的“主张考虑利害”,并不是要学会趋利避害,D错误。5.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的订立,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中外交涉的“方式”,这才是真正最不平等之处。这种方式说得简单点,就是炮舰出条约,而条约

7、代表胜者的意志,双方所争的常常不是具体的利益,而往往是中外交往应奉行怎样一种“方式”。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的“方式”反映出A.中外矛盾主要是基于条约权益B.中外交涉本质是文化观念竞争C.弱国的对外交往块乏主权意识D.维护外交权益关键是国家实力【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对清政府来说往往不是中国的主权丧失等具体的利益问题,更多是中外交往中应该奉行怎样的礼仪问题,显然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竞争,B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