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课时达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课时达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4842381

大小:220.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30

高考地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课时达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课时达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课时达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课时达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课时达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课时达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达标(四十一)一、选择题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下图表示通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C.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2.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商品率

2、较高B.机械化水平高C.农场经营规模小D.水利工程量大3.通化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B.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1.C 2.A 3.D 解析第1题,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A错误;通化虽位于中朝边境,但林下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国内,B错误;根据材料中“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可知,林下产业发展时间短,D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M区域为松嫩平原,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水利工程量较小;

3、林下产业特产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小。故A正确。第3题,发展林下产业能综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挖掘生产潜力,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提高产业收入,提高环境承载力,故选D。林下产业对野生动物和地质灾害没有影响,不会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下图为滇东北某镇的坝区农业生产模式现状图。据此完成4~6题。 4.该农业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A.解决农村生活用能B.消除环境污染C.实现了清洁化生产D.提高土壤肥力5.制约该镇坝区粮食种植的主要条件是(  )A.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B.干湿

4、季分明,地表缺水C.地势高差大,土壤贫瘠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6.该镇坝区出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烟草产业化模式的雏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B.劳动力C.市场需求D.技术资金4.D 5.B 6.C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作物种植和家畜圈养的废物都会变成有机堆肥,而有机堆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故D正确。第5题,由题可知,该地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小,故A错误;该地干湿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喀斯特地貌显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地表不易存水,故B正确;

5、地势高差大,且植被破坏不是制约该地粮食种植的主要条件,故C、D错误。第6题,由图可知,该镇出现了产业一体化的营销模式,主要是企业投资—合作社管理—农户种植,与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关系不大,主要是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故A、B错误,C正确;技术资金不是该产业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故D错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7~8题。7.“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

6、现在(  )①播种面积减小 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 ④技术进步缓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7.D 8.B 解析第7题,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可能使部分耕地不再耕作,播种面积可能减小,则①正确;劳动力减少,必然要提高机械化耕作,则②错误;农药用量增加与劳动人口迁移关系不大,则③错误;劳动力减少也会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不利于技术进步,则④

7、正确。故D正确。第8题,耕地流转必然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则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会提高,故B正确。区域专业化生产,可能会使农产品种类减少,则A错误;因规模扩大,则更会依据市场需求种植,从而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减小,则C错误;机械化生产会更深刻的解放劳动力,则人口不会大量向农村回流。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具有发展热带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2012年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达711.47亿元。读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过程图(下图),回答9~11题。9.目前海南热带农业最突出的区位优势在于(  )A.自然资源优势B.

8、人力资源优势C.资本优势D.技术和管理优势10.下列关于优势集聚、全面增值对海南农业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对本地优势资源的依赖性B.削弱了资源比较优势C.使各要素协调作用、生产率相互提高D.避免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11.为实现海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合理规划农业用地结构,确保各类型用地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B.加大对山区土地的开发,扩大农业用地C.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