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4842565

大小:867.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30

高考地理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检测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一、选择题(2018届广东佛山二模)干热岩是温度高于200℃、埋深在地下3~10千米处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A.①、乙B.②、丙C.③、沉积岩D.④、甲解析:选A 依据“三进一出是岩浆”,可判断甲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材料提及干热岩为侵入岩,

2、属于岩浆岩;则干热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冷凝,即图中①,故A正确。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B.地壳的厚度较薄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D.玄武岩地层广布解析:选C 侵入岩是岩浆上升冷凝形成,在地壳活动频繁区域易出现岩浆活动;青藏高原南部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断裂带多,易于形成岩浆活动,故该处干热岩资源丰富。3.可燃冰多形成于(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解析:选B 依据“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

3、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形成可燃冰,可判断海沟处最易形成,故B正确。(2019届福州质检)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图Ⅰ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Ⅱ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4~6题。4.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解析:选D 依题意,风影沙丘是因为灌草丛阻挡使风速降低,从而在灌草丛的背风面形成的沙丘;依据图示灌丛、沙丘位置,以及指向标,可判断主导风向为东北风。5.风影沙丘(  )

4、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解析:选D 依上题分析,风影沙丘因灌草丛阻挡而成,则灌草丛迎风面积与沙丘的宽度呈正相关、灌丛高度与沙丘长度正相关。图示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但不是成正比关系。6.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解析:选C 随着灌草丛增多,则对风速减弱作用增强,风蚀作用会减弱,可以形成更多的风影沙丘,则能使更多沙尘被固定下来,从而减缓荒漠扩张速度。但

5、不能大幅增加大气降水。(2018届湖北宜昌二模)和田玉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再经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石与玉则分离,这便形成鹅卵石状的籽料。据此回答7~8题。7.籽料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C.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外力作用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首先由白云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6、然后大理岩被岩浆侵入,且被包入岩浆中形成新岩石;“岩石露出地表”说明有地壳上升运动过程;最后经外力作用玉、石分离形成籽料。8.根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图中寻找籽料的最佳地段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 由“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可知,籽料应位于河流落差由大变小的位置,图中③刚好位于出山口而符合条件。(2018届汕头质量监测)某旅客于2017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地质公园约位于93°E、40.5°N,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

7、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下图为该游客于14:30(北京时间)拍摄该地貌的局部景观照片。请回答9~11题。9.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抬升作用解析:选B 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区域,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B对。风化作用不是酷似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A错。干旱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少,C错。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D错。10.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A.风力堆积作用B.固结成岩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解析:选C 图中特殊

8、地貌的岩层层次清晰,土质坚硬,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C对。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岩层土质疏松,A错。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岩石,不是物质组成来源,B错。冰川堆积作用物质没有分选性,无层次,D错。11.拍摄者位于该地貌的(  )A.正东方向B.正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公园经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