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ID:4484792

大小:7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01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1页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2页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3页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4页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YLPLTSL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2012年6月目录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地质概况以往该矿所做的工作我方前期所做的工作经济效益分析一、位置与交通TSL金矿位于YL县城南45公里的PL乡,属YL县PL乡青山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xxx°48′15″~xxx°50′15″,北纬yy°05′30″~yy°07′30″,面积约9.5km2,。勘查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表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公里坐标经纬坐标XY东经北纬1289074938480414xxx°48′15″yy°07′30″2289074538483748xxx°50′15″yy°07′30″3288843738483745

2、xxx°50′15″yy°06′15″4288843838482911xxx°49′45″yy°06′15″5288797638482911xxx°49′45″yy°06′00″6288797738482494xxx°49′30″yy°06′00″7288705338482493xxx°49′30″yy°05′30″8288705538481242xxx°48′45″yy°05′30″9288844038481244xxx°48′45″yy°06′15″10288844138480411xxx°48′15″yy°06′15″矿区北部约1km有国道G106通过,南东距GD县城26km(

3、直距12km),北部距YL县城约64km,矿区与国道之间只有羊肠小道通行,交通不太方便(这也是该矿长期未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矿区属中山区地形,海拔标高达800—1766.3米,主要工作区多在1200~1500米间,最低点在矿区北西的弯桥,约800米。最高山峰位于南部LG两县交界的湾江脑上,为1766.3米,沟谷发育,切割较深,最大相对高差达900米。区内植被覆盖广泛,800~1500米多为杂木和灌木林及少量杉木林。1500米以上为茅草。通行通视条件极差。山区多雨多雾,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15°左右,通常雨季3至6月,年降水量1700毫米以上。11月开始霜冻结冰,霜冻期120天左右。

4、6至10月气温适中。矿区内人烟稀少,以产稻谷和杂粮为主,供村民自给。本地无多余劳力,就近GD县劳力较多,矿区东侧三公里有高压线路通过,本地居民有自建小水电仅供照明用。山沟溪流水质较佳,可供饮用,采选矿工一用水需修坝蓄水。。二、地质概况根据1:20万GD幅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野外踏勘,现将本勘查区地质特征概况如下(一)地层一、寒武系塔山群为一套浅海相复理石沉积,岩石均已浅变质,是矿区出露最广泛的地层。1、下组(€1)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浅变质细粒或中粒石英砂岩、黑色炭质板岩及板状页岩等深灰色中厚—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中粒石英砂岩与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等互层。2、中组(1)下段(€2-1

5、):为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中粒或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底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中见同生泥砾。(2)上段(€2-2):为灰色、灰黑色中厚—巨厚层状细粒、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数层不稳定的含钙质砂岩,泥质灰岩。3、上组(€3)为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浅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夹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砂质板岩。中部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不等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砂质板岩、板岩、炭质板岩。二、奥陶系下统()仅在矿区的北东角出露,为深灰色、灰黑色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纹层状板岩。三、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分布于TSL东侧及

6、南部,覆盖于寒武系及TSL花岗岩体之上。呈不整合接触。为陆相向滨海相逐渐过渡的砂泥质碎屑沉积。(二)构造一、褶皱构造TSL倒转倾状背斜,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南东翼倒转,轴面倾向北西,倾角约60°以上。核部为下寒武系地层和沿核部侵入的TSL岩体,部分为跳马涧地层所覆盖。二、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北北东为主的一组,且规模较大。次为北西,和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三)、岩浆岩一、TSL花岗岩株()系矿区中心,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岩。岩株出露面积约1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似一弓形,北西为弓,南东为弦。弦成波状曲线。岩体的长轴方向35°

7、左右。岩体穿切寒武系地层,接触带岩石具较强的硅化和角岩化蚀变。南东侧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地层接触,岩石无接触热变质作用。为加里东期侵入体。二、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岩体()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系下村岩体的一部分。岩性为灰白色中粒—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其接触的寒武系地层中,见硅化、角岩化蚀变。伴随岩浆的侵入,见钨铜、铅锌、磁黄铁、毒砂、金银等矿化。北部有耕熟岭钨铜矿化点。(四)、矿化体特征一、含金破碎蚀变带矿区有多条含金破碎蚀变带,主要呈北北东向展布。其次有北西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