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48811

大小:81.0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08-03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6页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7页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8页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9页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0页
资源描述:

《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法学对我国死刑制度的认识及思考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选题的背景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取消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罪名,相当于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是自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刑法修正案(八)共五十条,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增加。刑法修正案(八)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判处死缓和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假释作了严格规范,对数罪并罚执行期限作了调整,加大了对累犯和黑社

2、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处力度。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我国原有以上68个罪名会被判死刑,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11年2月25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此次刑法修改的重点之一是取消了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包括: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

3、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因此,我国现行刑罚体系中剩下55个死刑罪名。“这是我国严格限制死刑在立法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明祥说,保留死刑、严格适用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刑事政策,但修改法律明确减少死刑罪名,这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的第一次,凸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强调,减少死刑罪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严格把握死刑适用的标准,慎用、少用死刑。“通过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到最终

4、完全停止死刑的实际适用,这是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二)选题的意义人的基本权利观念的弘扬,对社会正义的重新审视,对国家公权力的合理拷问,以及现代市民社会的繁荣发展,都促使人们对死刑不断产生深刻的质疑:死刑是否确实具有正当性,是否切实符合人们关于正义的普遍诉求?死刑是否属于一种严酷的刑罚?国家是否有权利剥夺公民的生命权利?死刑是否真的具有吓阻犯罪的功效?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死刑废存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刑法问题,而关系基本人权乃至社会文明与进步;它已不再是一国的内部事物,而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也正是在

5、国际社会中所形成的这股合力,推动着普遍人权观念在死刑及相关领域的更新与进步。严格限制死刑进而废除死刑,代表了人类法制文明的前进方向。以我国的死刑制度为题,一方面是对死刑及我国的死刑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死刑有其震慑犯罪动机的作用,但也同时侵犯着人的生命权。康德说过:一切革命都是以一种偏见代替另一种偏见。同样,我们一样可以说:一切杀戮都是以一种罪行代替另一种罪行。另一方面,了解我国的死刑制度,尊重生命的权利,学会宽容,走向文明。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一)研究目标希望通过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

6、了解的材料,对我国的死刑制度做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对比国际上对死刑制度的态度,了解我国在死刑制度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认识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趋势,思考和分析适合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死刑制度。(二)主要内容首先以国内外死刑制度的不同认识我国在死刑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然后了解我国不同人士对死刑制度的不同观念,紧抓死刑的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三)论文提纲一、引言二、国内外死刑制度的现状(一)国外死刑制度的现状(二)国内死刑制度的现状三、我国现行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死刑罪名设置繁多(二)死刑

7、的适用领域分布不合理(三)被执行死刑的罪犯人数过多(四)死刑适用主体过于宽泛(五)死刑程序存在缺陷(六)枪决执行死刑的方式不人道四、我国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议五、对我国死刑制度发展趋势的思考(一)死刑的存在价值(二)全面废除死刑不切实际(三)关于我国死刑制度完善的思考六、结语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法、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理论论证法(二)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运用理论论证法把握主流观点。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运

8、用理论论证法把握主流观点,通过对中国死刑制度从古到今的发展,概括出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现状。再将其与国际死刑制度的现状进行比较,发现其中存在的争议与问题。最后剖析死刑的价值和我国的国情,自己总结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趋势,从中提出有实践意义的有较强说服力的建议。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力求创新。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1]崔敏.死刑考论——历史现实未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