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溶

工程地质-岩溶

ID:44907722

大小:2.05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1-04

工程地质-岩溶_第1页
工程地质-岩溶_第2页
工程地质-岩溶_第3页
工程地质-岩溶_第4页
工程地质-岩溶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岩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岩溶一、岩溶及其形态特征二、岩溶的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三、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四、岩溶的防治措施一、岩溶及其形态特征岩溶——指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崩塌为辅的地质营力的综合作用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现象的统称,又称喀斯特(karst)。岩盐类岩石岩溶发育在硫酸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漓江两岸如诗如画的风景岩溶的形态特征——溶沟岩溶的形态特征——溶沟和石芽岩溶的形态特征——石芽岩溶的形态特征——石林岩溶的形态特征——漏斗岩溶的形态特征——落水洞岩溶的形态特征——溶蚀洼地岩溶的形态特征——溶洞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该溶洞有上、中、下三层,每层相互连通。上洞、中洞属同一水平溶洞系统,

2、都很开阔,可容数百人;下洞中发育有近100m的地下河,沿地下河行舟可以直通地面。岩溶的形态特征——暗河二、岩溶的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岩溶的形成条件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能力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1)岩石的可溶性:取决于其成分和结构。①岩石的成分:根据岩石的组成成分,分为: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硫酸盐类岩石(包括石膏、硬石膏和芒硝)卤素盐类岩石(包括岩盐和钾盐)。其溶解度以卤素盐类最高,碳酸盐类最低。但是在自然界中,卤素盐类和硫酸盐类岩石不常见,远不如碳酸盐类岩石分布普遍。分布最广的石灰岩在含CO的水溶液中,将2发生以下的溶蚀作用生成碳酸。CO+HOHCO2223碳酸会对石

3、灰岩发生作用产生易溶的重碳酸钙。重碳酸钙常呈Ca和HCO离子形式溶解于水3中,并随水而流失。其中也可产生逆反应形成CaCO。3HCO+CaCOCa(HCO3)2332正反应的速度取决于CO的浓度,逆反应的2速度取决于Ca的浓度。(2)岩石的透水性提供了水和可溶性岩石广泛接触的可能性,使溶蚀不仅发生在岩石表面,还向深部发展。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裂隙和孔隙度。其中,裂隙比孔隙更为重要。在各种裂隙中,层间裂隙和其他构造裂隙对岩溶的发育最密切,是水流渗入可溶性岩体内部的最主要的通道。较厚而坚硬的岩石,构造裂隙虽稀疏,但比较开阔,透水性强,能生成较大的溶蚀孔洞。较软弱的岩石,如泥灰岩裂隙虽然较密,但多是

4、封闭状态,透水性弱,所以岩溶不发育。(3)水的溶蚀能力水的溶蚀能力主要取决于侵蚀性CO2的含量。含量愈高,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解度也愈益增高。CO2在空气中,在土壤上层由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生成。随深度增加,形成CO2的作用逐渐消失,在与可溶性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具有侵蚀性的CO2逐渐减少,矿化程度逐渐增加,地下水的溶蚀能力也逐渐下降。(4)水的流动性影响地下水流动的因素:如果水在静止状态,随着侵蚀性CO2的不断消耗,不能对可溶性岩石充分溶蚀,必须不断循环流通,补充新鲜的侵蚀性CO2,才能不断地进行溶蚀作用。土洞与潜蚀土洞因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流入地下土体内,将颗粒间可溶成分溶滤,带走细小颗粒,使土体

5、被掏空成洞穴而形成。这种地质作用的过程称为潜蚀。当土洞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上部土层发生塌陷,破坏地表原来形态,危害建(构)筑物安全和使用。(一)土洞的形成条件土洞的形成主要是潜蚀作用导致的。潜蚀是指地下水流在土体中进行溶蚀和冲刷的作用。机械潜蚀:如果土体内不含有可溶成分,则地下水流仅将细小颗粒从大颗粒间的孔隙中带走,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机械潜蚀。其实机械潜蚀也是冲刷作用之一,也称内部冲刷。溶滤潜蚀:如果土体内含有可溶成分,地下水流先将土中可溶成分溶解,而后将细小颗粒从大颗粒间的孔隙中带走,因而这种具有溶滤作用的潜蚀称之为溶滤潜蚀。溶滤潜蚀主要是因溶解土中可溶物而使土中颗粒间的联结性减弱和破坏,从

6、而使颗粒分离和散开,为机械潜蚀创造条件。例如黄土,含碳酸盐、硫酸盐或氯化物的砂质土和粘质土等。(二)土洞的类型土洞可分为由地表水下渗发生机械潜蚀作用形成的土洞和岩溶水流潜蚀作用形成的土洞。1.由地表水下渗发生机械潜蚀作用形成的土洞主要形成因素有三点:(1)土层的性质:土层的性质是造成土洞发育的根据。最易发育成土洞的土层性质和条件是含碎石的亚砂土层内。(2)土层底部必须有排泄水流和土粒的良好通道(3)地表水流能直接渗人士层中:地表水渗人士层内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用土中孔隙渗入;第二种是沿土中的裂隙渗入;第三种是沿一些洞穴或管道流入。2.由岩溶水流潜蚀作用形成土洞这类土洞与岩溶水有水力联系的,

7、它分布于岩溶地区基岩面与上复的土层(一般是饱水的松软土层)接触处。这类土洞的生成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基岩面与上复土层接触处分布有一层饱水程度较高的软塑至半流动状态的软土层,当地下水在岩溶的基岩表面附近活动时,水位的升降可使软土层软化,地下水的流动能在土层中产生潜蚀和冲刷可将软土层的土粒带走,于是在基岩表面处被冲刷成洞穴,这就是土洞形成过程。本类土洞发育的快慢主要取决于:(1)基岩面上复土层性质:软土或高含水量的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