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4970148

大小:36.9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06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都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2020届10月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7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

2、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本试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来看,各家都热衷于探讨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策略,说明诸子学派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中的“政见各异”来看,B项说法错误,排除;并非所有学派都主张“革故鼎新”,也有主

3、张回到从前,排除C项;儒家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并非各派都是如此,排除D项。2.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符合法家用法律的强制力和专制

4、独裁进行统治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强调尊重人性,主张社会和谐,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符合儒家思想;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摆脱命运的束缚,符合道家超越功利、顺其自然的人生观,属于道家思想。故答案为A。根据上述分析排除BC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思想主张3.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子我,我对曰,无违。”子又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由此可见A.孔子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

5、违三方面B.养、敬、无违已成为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C.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D.孝是孔子思想除仁、礼外的又一核心内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道出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对孝的三个标准,所以A正确;B既然是问孝,说明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标准,排除B;C中封建专制制度表述错误,孔子的时代是奴隶社会的春秋时期,排除C;D孝属于仁的一部分内容,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孝道思想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

6、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学生需抓住关键词“礼义”“法”“刑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强调礼法并用,因此D符合题意。而A只体现了“礼义”,B只体现了“法”,C与此无关。学生需注意荀子的特殊身份,及他的思想受到了法家的影响。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5.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这一思想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C.适应了统治阶级

7、的需要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别人和自己一视同仁,不别亲疏,不分贵贱,与儒家的“爱有差等”相对,这是“爱无差等”,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选B,排除A;墨家的兼爱思想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排除C;墨家的兼爱思想与无为而治的思想无关,排除D。6.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B【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