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ID:44972927

大小:650.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11-06

酒+精+性+肝+病_第1页
酒+精+性+肝+病_第2页
酒+精+性+肝+病_第3页
酒+精+性+肝+病_第4页
酒+精+性+肝+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酒+精+性+肝+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流行病学-国外欧美国家的嗜酒人群中,ALD的患病率84%在美国,每年有15000~20000人死于ALD。流行病学-国内浙江省湖南省酒精性肝病4.34%4.36%酒精性脂肪肝0.94%-酒精性肝炎1.51%1.50%酒精性肝硬化0.68%0.68%酒精性肝病的易感因素饮酒习惯营养状态性别感染遗传和基因饮酒习惯酒精摄入量日均酒精消耗量≥40g且≥5年,则ALD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不同的酒精饮料单饮葡萄酒者比饮啤酒和白酒者发生酒精性肝硬化的危险性要小得多。饮酒方式

2、空腹饮用白酒和混合饮用多种酒类,ALD患病率较高。营养状态肥胖可能与乙醇协同作用,加重、加速了肝脏的损害。性别女性ALD患病率低女性对乙醇的敏感性远高于男性,少量饮酒即易导致ALD的发生感染HBV、HCV与酒精产生协同的肝毒性效应病毒感染可以增加机体对酒精的敏感性遗传和基因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相关乙醇脱氢酶基因位点C2/C2、C2/C1、C3/C2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位点C2/C2发病机制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等损害肝细胞,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氧应

3、激免疫介导和细胞因子细胞凋亡内毒素遗传多态性与病毒的叠加作用等《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年2月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I随机对照试验II一1非随机对照试验II一2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II一3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实验III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指南内容一、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型诊断二、影像学诊断(B超和CT)三、组织病理学诊断单纯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四、治疗一、临床诊断标准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

4、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酒精量换算公式为: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一、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疽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一、临床诊断标准3.AST、ALT、GGT、Tbil、PT和MCV等指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AST/ALT>2,有助于诊断。4.肝脏B超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5.排除嗜肝病毒的感染

5、、药物和中毒性肝损伤等。符合第1、2、3项和第5项可诊断或第1、2、4项和第5项可诊断;仅符合第1、2项和第5项可疑诊。临床分型诊断1.轻症酒精性肝病:肝脏生物化学、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2.酒精性脂肪肝:影像学诊断符合脂肪肝标准,血清ALT、AST可轻微异常。3.酒精性肝炎:血清ALT、AST或GGT升高,可有血清TBil增高。4.酒精性肝纤维化:症状及影像学无特殊。未做病理检查时,应结合饮酒史、血清纤维化标志物、GGT、AST/ALT、胆固醇、TBil等改变。5.酒精性肝硬化: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6、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二、影像学诊断*(B超和CT)反映肝脏脂肪浸润的分布类型粗略判断弥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但其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且难以检出<33%的肝细胞脂肪变。应注意弥漫性肝脏回声增强以及密度降低也可见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Gastroenterology,2002,123:1705-1725.InvestRadiol,2000,35:319-324.影像学诊断1(一)B超诊断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3.肝脏轻至中

7、度肿大,边缘角圆钝。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5.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轻度脂肪肝:具备第1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中度脂肪肝:具备第1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重度脂肪肝:具备第1项以及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B超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远场回声逐渐衰减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影像学诊断2(二)CT诊断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1。轻度:0.7<肝/脾CT比值≤1.0;中度:0.5<肝/脾CT比值≤0.7;

8、重度:肝/脾CT比值≤0.5。CT平扫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1**三、组织病理学诊断酒精性肝病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依据病变肝组织是否伴有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诊断1(一)单纯性脂肪肝依据肝细胞脂肪变性占据所获取肝组织标本量的范围,分为4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