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ID:44999962

大小:1.17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07

非特异性免疫_第1页
非特异性免疫_第2页
非特异性免疫_第3页
非特异性免疫_第4页
非特异性免疫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特异性免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篇免疫学基础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平衡和稳定的一种功能。经验免疫学时期----------抗感染作用科学免疫学时期----------免疫系统及功能现代免疫学时期----------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免疫学的发展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2.免疫自稳(immunehomeostasis)3.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免疫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免疫功能功能正常(对机体有利)功能异常(对机体有害)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抗感染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清除损伤、衰老、死亡

2、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肿瘤细胞肿瘤或持续性感染----免疫是对人体是一把双刃剑免疫功能的双重表现第十一章非特异性免疫学习目标1.掌握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掌握补体的概念、激活方式和生物学作用3.了解机体中发挥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感染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又称天然免疫(innate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组成:机体的屏障结构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体液中的免疫分子第一节机体的屏障结构一

3、、皮肤与粘膜屏障1.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2.分泌杀菌物质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二、血脑屏障三、胎盘屏障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保护胎儿免受感染第二节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一、吞噬细胞(一)吞噬细胞的种类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各种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1.募集与迁移2.识别与调理吞入3.杀菌与消化(二).吞噬和杀菌过程(三)吞噬结果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对于胞外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强大的吞噬杀伤作用可将其完全降解、消化、排出体外有些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虽被吞噬但不能被杀死,可在吞噬细胞体内存活、增殖,甚至随吞噬细胞游走到达其他部位造成感染1.吞噬2.形成吞噬体3.溶酶

4、体被溶解4.细胞被裂解细菌增殖细菌释放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三、TCRγδT细胞四、B1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中抗胞内菌感染、抗病毒感染、抗肿瘤不受MHC限制,可直接发挥杀伤作用在早期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分布于肠道固有层、腹腔早期抗感染、维持自身稳定第三节体液中的免疫分子一、补体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具有辅助抗体溶菌溶细胞的作用。(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理化性质①补体的固有成分C1、C4、C2、C3、C5、C6、C7、C8、和C9、B因子、D因子②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③

5、介导补体活性片断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的受体。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及脾细胞等产生,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56℃作用30min即被灭活(二)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激活主要有两条途径:1.经典激活途径2.旁路途径1.经典途径Ag+Ab=ICC1qrsC1qrsC4C4bC2C4b2bC2aC3C3bC3aC4b2b3bC5C5bC5aC4aC6C7C9C8C5b6789C3转化酶C5转化酶攻膜复合体激活物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攻膜阶段ABCA:电镜下C1q分子形态;B:C1q分子模式图;C:C1识别免疫复合物模式图攻膜复合体造成细胞膜损伤A:攻膜复合体正面;B:攻膜复合体侧面

6、C3C3bC3aC5C5bC5aC6C7C9C8C5b6789攻膜复合体C3C3bC3aB、D因子BaC3bBbC3bnBbC3转化酶C5转化酶2.旁路途径激活物:细菌的细胞壁成分—脂多糖3.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比较项目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IgG、IgM)表面结构(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糖等)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C5~C9C3,C5~C9,P因子、B因子、D因子所需离子Ca2+、Mg2+Mg2+C3转化酶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3bnBb主要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后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

7、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4.补体的其它激活途径MBL(又称甘露醇结合蛋白,MBP)在血清中与丝氨酸蛋白酶原(MBSP)结合形成复合体。此复合体与细菌或其它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后发生结构改变,具有与活化的C1q同样的生物学活性,可水解C4和C2分子,继而形成与经典途径相同的C3转化酶,进一步激活后续成分发生相同的末端效应。MBL途径(三)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溶解细菌和细胞作用2.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3.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1)激肽样作用(2)过敏毒素作用(3)趋化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