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__课件

短歌行__课件

ID:45007439

大小:71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07

短歌行__课件_第1页
短歌行__课件_第2页
短歌行__课件_第3页
短歌行__课件_第4页
短歌行__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短歌行__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短歌行》魏·曹操《短歌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诗中抓住“忧”字来写诗人为什么“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本单元安排《短歌行》一诗,对学生全面了解曹操,感受曹操在短暂的人生中竭力创造伟业的气概。一、说教材二、说学生我这一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进入高中学习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学习了现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

2、法,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新的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三、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技巧,领会作者深藏其中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3、。四、说教法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解决疑问,把握诗文内涵。3.理解领悟法: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五、说学法1.圈点勾画法。2.理解领悟法。3.讨论法。六、说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一、学海导航结合工具书正音,诵读课文;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结合【自主学习】自学,完成预习案。推敲语句,揣摩作者的情感。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的字注音。衿()呦()笙()阡陌()匝()哺()2、阅读填空,掌握与本文相关的知识。曹操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

4、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的独特风格。在曹操三父子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风格被称为(),也称“魏晋风骨”。三、问题思考(自主学习)诗人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四、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案“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这是林俊杰《曹操》中的歌词。是啊!关于曹操,可谓众说纷纭!今天,我们一同穿越一千八百年,走近曹操,聆听《短歌行》。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是根据歌唱时音节的长短的不同而区别的。长歌慷慨激烈、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短促

5、、微吟低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听读课文,思考:萦绕在曹操心中的情感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忧)第二,初步感知课文情感。第三,自主学习。“忧”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把它们找出来?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第四,合作学习。(诗人为什么“忧”,如何解“忧”。)学生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其他同学也可补充。教师整理发言,展示讨论成果。(1—6组)讨论:诗人为什么忧?(6—12组)讨论:诗人如何解忧?答题思路:情景再现(翻译)—分析(表达技巧)—情感翻译:面对美酒伴以高歌,人生短暂岁月几何?好像晨间的露水一般,过

6、去荒废的日子已经太多,所剩下的已经不多。表达技巧:比喻情感:忧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示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第五,谈感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人们常说,学以致用。同学们,几年后,十几年后,哪个同学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应该注意怎么样才能吸纳人才?自由发言: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多么的好。送坐骑,送美女,送官印,有感情有待遇有事业,可是关羽还是走了。为什么,因为他对刘备的感情更深于曹操。当然,以情对人,总不会吃亏的。要不,关羽不会在华

7、容道“义释曹操”,让他的青龙偃月刀,喝西北风了。课堂小结:曹操由宴飨宾客的极乐,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然后自我排解、自我振作,希望能揽尽天下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壮志。七、说作业(课后训练案)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案例:A、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B、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人心思汉。D、《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八、说教学反思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只

8、安排了一学时。鉴于此,本课的容量较大,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他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是不容易的。以后,一定要设计好课前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