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谜 宋朝雅乐

历史解谜 宋朝雅乐

ID:45017517

大小:196.9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07

历史解谜 宋朝雅乐_第1页
历史解谜 宋朝雅乐_第2页
历史解谜 宋朝雅乐_第3页
历史解谜 宋朝雅乐_第4页
历史解谜 宋朝雅乐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解谜 宋朝雅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宋朝雅乐1.什么是雅乐?雅乐泛指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礼仪中所用的音乐。2.为什么是宋朝?雅乐自周朝始,用于郊社,宗庙,乡射及各种大典,被认为具有“化民”,巩固政权的作用。但是自汉时,宫廷雅乐就开始失传,汉时便有人对雅乐进行了反驳,后嵇康更是在《声无哀乐论》中将其批判了一番,能看到后世的君主特别如唐时,对其并不是很在意。原因不外乎国家强势君主英明不需要雅乐来吹捧或是当时的音乐水平远超雅乐以致于宫廷里不愿意听令人窒息的雅乐。而到了宋朝则不同,面对异族政权的压力,唤醒了宋朝儒家本体文化意识,以至把雅乐提升到了关于

2、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并且极力提倡复古,希望借助神灵的力量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就是因为宋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雅乐,因而宋朝之雅乐极具代表性。步入正题。开始提到了,雅乐主要应用于祭祀仪式,其次是在朝会或者是别的仪式上。并且说到了其有着化民之用,其所用乐曲的内容,便力求符合于这种要求。就乐曲内容而言,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专为郊庙和朝会典礼所写。郊祀乐曲的内容一般是将天地自然加以神化,把他与统治者自己以及统治者的祖辈联系起来,从而把自己的统治地位说成神圣,把自己的通知说是为了人民。如其词有“赫赫翼祖,受命于天,

3、德迈三代,威加八埏”;“在国南方,时维就阳,以祈帝祉,式致民康”这样的句子。宗庙乐曲的内容,一般是夸耀祖宗的功绩,其词有“武威震耀,文德昭宣,开基垂统,亿万斯年”这样的句子。朝会乐曲的内容一般都是吹捧统治者自己,其词有“乾健为君,坤柔为臣,唯其臣子,克奉君亲,永御皇极,以绥兆民”这样的句子。第二种乐曲,也就是所谓的《瑞曲》,某些地方官吏,把自己地方上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献给皇帝或制造某些奇闻异见向皇帝报告,他们称之为“祥瑞”,称之为皇帝的英明统治所带来的一种好的征兆。而某些人便以此为题材写成瑞曲来进行吹

4、捧。例如端拱初年,有的官吏便把太平兴国九年以来各地地方上诸如抓住麒麟,抓住白龟,黄河澄清,看到凤凰这种见闻,以他们为题材写成了《祥麟》《丹凤》《河清》《白龟》《瑞麦》等所谓的《五瑞曲》。这样的瑞曲常常用于朝会典礼,作为雅乐一部。第三种乐曲,就是传说中远古的歌曲,特别是《诗经》中的歌曲,虽然这类歌曲年代久远,文字古奥难懂,且原来的曲调早已不存在,但对于统治者来说并不要紧,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为它们配上更符合自己要求的曲调,将其内容进行曲解。特别是是得到宋徽宗批准之后,这种诗乐在古代歌曲中占到了主要地位。例如南

5、宋时文人间广为流传的所谓“唐开元”《风雅十二诗谱》,便是这样的作品。(若其真为开元时作,其黄钟应相当于f而不是d,无射应相当于e而不是c。)这个作品很可能是宋代长期复古思想孕育之下,在宫廷雅乐传统影响之下产生的。再说乐曲的创制,很多的雅乐的歌词和乐曲都是皇帝亲自写作或下令写作的,而对于创作乐曲的乐律制度,当时便有着很显明的矛盾。一方面,我国古代的乐律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上的,提出了明确的音阶形式,音高标准,和音乐发展相吻合的,并一度领先于世界。而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却往往要把一种神秘主义的思想强行融入进科学的音乐

6、理论之中,并且将其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贬低民间的音乐。宋朝宫廷对于乐律理论的歪曲和利用是尤为严重的。下面我们一一列举。首先是音高标准问题。从北宋初年开始后的一百四十多年里,雅乐黄钟律的音高标准有过六次改变。而当时宫廷乐律家求得黄钟音高的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方法叫累黍,根据《前汉书律历志》所载,用黍横排起来,一黍作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则九十分就是黄钟管(确定标准音的竹管)的长度,三分就是黄钟管的直径。此外,黄钟管还可以作为容量单位来看,称为“黄钟之龠”,其应该容受一千两百粒黍。当时乐律家诸如李照,

7、胡瑗,范镇等都用的是累黍法,但是无论他们是把黍横排还是竖排,所做之尺都不能容纳一千两百粒黍;而能容纳一千两百粒黍的管长度也不是九十分。究其原因应该是黍的种类已经发展的不同了,不再能刚好满足古时的尺度。但是当时的乐律家还是会用这种古老的方式,这就是当时的复古主义的指导思想所致。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考证古代的尺度和黄钟律管,例如和峴就依照西京铜望臬古制石尺来制定乐律;李照也参考了太府布帛尺;范镇也根据蔡邕铜蘥制定了嘉量。第三种方式,就是依据人的声音定律,杨傑和刘几都主张这样的方式。刘几认为乐律应当根据人的声音制

8、定,不能从律管的尺度上求得合适的乐律。杨傑认为古代的儒家文人都是主张根据人的声音制定乐律,然后在用乐器来描摹声音的。他们虽然假借了古代人的看法,也给自己的理论蒙上了复古的色彩,但是他们的理论却难能可贵的向俗乐有所靠拢。他们所定的雅乐的音高标准很接近当时的教坊律的标准,当时的教坊律是熙宁九年教坊副使花日新所定,其黄钟音高为f+,而刘几和杨傑所定的为f-。第四种,是一位无耻之人提出的。这个人就是魏汉津,他首先假造历史说;黄帝创造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