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汇报

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汇报

ID:45031252

大小:17.39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11-08

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汇报_第1页
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汇报_第2页
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汇报_第3页
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汇报_第4页
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汇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汇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汇报青海省明代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汇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工作缘起二、长城简况三、工作计划四、工作进展五、调查成果六、工作总结一、工作缘起长城是人类历史上修筑时间最长、工程最大,对社会影响最深、最广泛,留存历史、文化信息最丰富的古代建筑工程。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它让无数中华儿女为之鼓舞,为之骄傲。然而在自豪与骄傲的背后我们却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的长城已面临着相当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威胁。将长城作为一项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纳入统一的保护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我国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长城保护工程”总

2、体工作方案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四项主要工作:1、开展长城资源调查,确保2008年底前完成明代长城、2010年底前完成所有长城资源调查及基本数据的发布。2、制定长城保护专项法规。3、编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4、加强重点地段的长城抢险维修。二、长城简况青海明长城,是中国长城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1、修建时间根据文献记载,青海省明代长城始建于明代中叶,自1546年始,至1596年止,历时51年。修建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建阶段,在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此阶段,随着西海蒙古的大量涌入,海寇成为明代西部边防大患,加

3、强西宁卫的防御措施就成了当务之急。修建长城就成为抵御海寇、保境安民的首选的有效手段。此阶段修筑的长城尚未形成完整的西宁卫的防御体系,只是在西海蒙古进犯较为频繁的通道位置修筑长城,阻止西海蒙古的大规模入侵扰边。先后修筑长城的地点在大通、互助、湟中。第二阶段:扩建阶段。是从隆庆六年(1572年)开始至万历二年(1574年),青海的明代长城进入了大规模修建时期。在这三年当中,在湟中、乐都陆续续修了长城主线;还修建了化隆县的杏儿沟、大通县黑林榨、湟中县的香林口榨等长城附属设施。西宁卫长城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第三阶段:完成阶段。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最后兴修西石峡口到娘

4、娘山南麓的长城(湟中),使西宁北部与西南部长城连为一体,青海的明代长城最终定形。2、分布情况主线:分布在湟中县、大通县、互助县、乐都县。基本走向:东端从甘青接壤处的乐都县芦花乡转花湾村始,经冰沟向西北延伸,与互助县松花顶相接;从互助县向西南沿扎坂山山险与大通县西坡长城相接;横贯大通县向西通过娘娘山山险与湟中县相接;湟中县从香林口开始,南北向弧形延伸至拉脊山,共同对西宁构成拱形的防御体系。辅线:分布在互助县、民和县、化隆县、贵德县。长城简况青海省明代长城走向示意图青海省明代长城主线走向示意图转花湾村松花顶扎板山娘娘山拉脊山大通县湟中县互助县乐都县西宁市3、修筑目的经调

5、查初步研究:青海长城主线基本围绕西宁卫,构筑意图是为防御西海蒙古而修建的防御体系,防御目的与文献记载相吻合。青海长城辅线主要置于民和、贵德、化隆、门源等地的重要通道,则多具关隘性质。三、工作计划2008年青海省明长城调查工作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期业务工作准备阶段(2月25日—3月24日)(1)现场踏勘为准确定位青海明长城主线大致走向,分布状况、分赴八县现场勘查、确定主线,初步摸清长城分布概况。(2)实地实习为寻求一种在长城调查中合理、统一规范的工作方法,总领队组织了各队队长与各队测绘人员,进行了短期的实习调查;(3)交流学习为确保调查工作统一规范化,保证第二阶

6、段调查工作中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带着实习中的有关问题专程赴邻省甘肃省交流、学习、取经,解决了调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前期业务工作的准备,为全面启动、合理安排、有序开展业外田野调查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奠定了基础。2、第二阶段:全面启动田野调查业外工作阶段(3月25日—8月初)工作目标:全面、科学、准确的调查获取青海省明长城基础资料。(1)长城的规模、分布、走向;(2)长城的结构及修建时代;(3)长城的保存、保护及管理现状和人文与自然环境等。3、第三阶段:业内资料汇总整理阶段(8月初—10月初)工作目标:系统汇总及研究全省长城调查基础资料。(1)建立科学完整的长城文物记

7、录档案;(2)完成青海明长城工作报告;(3)完成青海明长城调查研究工作报告。四、工作进展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准备工作查阅资料实地踏勘实地踏勘互助实习调查实习调查学习交流2、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田野调查工作截止目前,己按规范要求,完成了青海省明长城墙体主线与辅线的调查工作;完成了长城墙体左右一公里单体遗迹的调查工作。己调查长城墙体数百公里、烽火台140多座、敌台10座、关堡28座。青海长城墙体构造特点: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地理条件及环境,不同地段,其修筑方法和保存状况各不相同。逢川筑墙、遇梁挖壕、遇山斩墙。长城墙体由夯土墙、壕堑、山险墙、山险构成。土墙以土筑为主高: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