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谐思想概说

周易和谐思想概说

ID:45087969

大小:1.98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11-09

周易和谐思想概说_第1页
周易和谐思想概说_第2页
周易和谐思想概说_第3页
周易和谐思想概说_第4页
周易和谐思想概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易和谐思想概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周易》和谐思想概说伏羲图文王图孔子图易图易图太极图明水辨日月为明易,大道若水难《师说》师道不再:师非师、弟子非弟子学生、学者、学习者学习/学问/学养导师/导游:老师/老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学术、艺术、武术、魔术、巫术、术数、法术、道术学者与师道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

2、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Platoisdeartome,butdearerstillistruth.(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家-Aristotle,AncientGreekphilosopher)"因材施教:何其难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3、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者与师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4、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亦师亦友的关系师法自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与导游达摩教化少林寺梁武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达摩教化少林寺28祖,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初会梁武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功德与福德面壁九年一苇渡江只履西归六祖慧能有一解: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設齋

5、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6、;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认识世界的不同角度认识世界的不同向度、视角科学的视角哲学的视角美学的视角宗教的视角天人合一:雪中莲(wangfei)对于雪之认识:对于莲之认识:第一章、引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周易》的不同理解。一、伏羲(据《系辞》):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第一章、引论二、孔子对于占筮的

7、观点: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子贡曰: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灵之趣;知谋远者,卜筮之蘩。赐以此为然矣。······子贡曰: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鄊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8、祝巫卜筮其后乎?(马王堆帛书《要》篇)第一章、引论三、邵雍:《道德经》得易之体,《孟子》得易之用。心为太极。(皇极经世)程颐也说,孟子真通易者。四、朱熹的观点:易本卜筮之书,《易》之為書,卦、爻、彖、象之義備,而天地萬物之情見。聖人之憂天下來世,其至矣!先天下而開其物,後天下而成其務,是故極其數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順性命之理,盡變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所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