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

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

ID:45091024

大小:222.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09

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_第1页
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_第2页
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_第3页
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_第4页
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洛阳伽蓝记》(王维摩据周祖谟校释本整理)中华书局,1963年版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撰目录序叙例原序卷一(城内)永宁寺建中寺长秋寺瑶光寺景乐寺昭仪尼寺胡统寺修梵寺景林寺卷二(城东)明悬尼寺华龙寺璎珞寺宗圣寺崇真寺魏昌尼寺景兴尼寺庄严寺秦太上君寺正始寺平等寺景宁寺卷三(城南)景明寺大统寺秦太上公寺报德寺正觉寺龙华寺菩提寺高阳王寺崇虚寺卷四(城西)冲觉寺宣忠寺王典御寺白马寺宝光寺法云寺开善寺追先寺融觉寺大觉寺永明寺卷五(城北)禅虚寺凝玄寺宋云惠生使西域京师建制及郭外诸寺附录年表引用书目人名索引序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时流传至今的一部名著,虽

2、然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可是实际上所着记述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以及传闻的故事等等。因此这部书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同时使我们知道了许多的历史事实。如所述宣武帝以后朝廷的变乱,诸王的废立,权臣的专横,阉宦的恣肆,以及文人学者的事迹,四方人物的往来,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外国沙门的活动,其中有些可以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以补正史之阙略。尤其是卷五所载宋云、惠生使西域一节,与晋法显行传及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同为研究古代中亚地理历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极宝贵的史料。所以这部书的价值很高。作者杨衒之不但熟

3、悉当时的掌故,而且长于著述,叙事简括,文笔隽秀,足与郦道元水经注媲美。既是地理书,又是一部史书,并且是一部极好的文学著作。杨衒之,史书无传,其事迹略见于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六王臣滞惑篇。道宣称衒之为北平人,元魏末为秘书监,“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34这几句话已经把作者著书的要旨指出来了。例如书中疾刺胡太后立永宁寺之营建过度,讽刺王公穷奢极欲,贪敛无已,官吏曲理枉法,劫夺民财,以造僧寺,以及揭举沙门之讲经造像,欲得他人之财物等,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与僧徒之所为深切不满。北

4、魏是佛法极盛的时期,而僧尼佛寺之猥滥亦为前所未有。魏书释老志说:在正光元年以后,僧尼有二百万之多,佛寺有三万余所。其芜杂冗滥可知。单以洛阳城外而论,就有寺一千三百六十七所,侵占民居达三分之一以上,而营建之时所耗所人力物力更是难以计算了。北魏政治的腐败已达到极点。到孝静帝为高欢所迫迁都以后,洛阳这些寺宇大半为兵火所毁。衒之於武定五年(公元五四七)重经洛阳时,不禁有黍离麦秀之感,因此藉记伽蓝以陈述史实。其中除了一部分近似小说以寓讽刺者外,大部分都是真是的记载。所以前代的历史家(如司马光、胡三省)对这部书都很重视。这部书流传至今已经有

5、一千四百多年了,但始终缺乏一个善本。现在流行的几种刻本都有错字脱文,必须参校各本才能读得下来。根据刘知几《史通》所说,我们知道原书本有正文、子注之分,现在的刻本都连写在一起,不贯通全书文例,很不容易分辨。前人在校勘和分析正文与子注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可是除利用《法苑珠林》、《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几种资料外,还有许多极重要的材料未能利用。如《历代三宝记》、《续高僧传》、《大唐内典录》、《酉阳杂俎》、《绀珠集》、《类说》、《元河南志》以及《永乐大典》等皆是。在分析正文子注一方面,前人又把正文分得过于简略,与唐韦述《两京记》著

6、者一九五六年一月於北京大学叙例一、洛阳伽蓝记之刻本至多,有明刻本及清刻本。明刻本主要有三种:一、如隐堂本,二、吴琯所刻古今逸史本,三、毛氏汲古阁所刻津逮秘书本。如隐堂不知何人所雕,刻板似出于嘉靖间;赵万里先生谓:“此书盖为长洲人陆采所刻。范氏天一阁藏书中有采所著天池山人小藁,内有如隐草堂之名,此伽蓝记之板刻字样正类苏州刻本,故疑为陆采所雕。”案如隐草堂四字见小藁壬辰藁卷末。采为嘉靖进士陆粲之弟,从都穆学古文词,于文喜六代,为诸生累试不第。详冯桂芬苏州府志卷八十六。逸史本则为万历间所刻也。二者来源不同,文字有异。津逮本刊于崇祯间,

7、据毛斧季言,原从如隐本出,而有改窜。盖据逸史本校改者。至于清代刻本,则有四种:一、乾隆间王谟辑校之汉魏丛书本,二、嘉庆间张海鹏所刊学津讨原本,三、嘉庆吴自忠真意堂丛书活字本,四、道光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证本。考汉魏本乃出自逸史本,学津本即据津逮本翻刻,而小有更易。真意堂本,则又参取津逮汉魏两本以成者。至于吴氏集证本,虽云出自如隐,然亦略有删改。凡别本有异者,均于集证中详之。综是而言,伽蓝记之传本虽多,惟如隐堂本及古今逸史本为古。后此传刻伽蓝记者,皆不出此两本。故二者殆为后日一切刻本之祖本也。校伽蓝记,自当以此二者为主。如振裘挈领,

8、余皆怡然理顺。苟侈陈众本,而不得其要,则览者瞀乱,劳而少功矣。二、如隐堂本,今日易见者,为董康及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至于原刊本,殊不易购。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李木斋书中有之,无清人藏书印记。余所据者为董本。昔毛斧季云:“如隐堂本内多缺字,第二卷中脱三纸,好事者传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