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题

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题

ID:45100858

大小:29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9

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题_第1页
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题_第2页
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题_第3页
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题_第4页
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时提分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工业项目发展很均衡B.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D.完成了向工业化的转变2.[xx·淮安]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新中国制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

2、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A.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3.[xx·荆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最早写进(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4.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1953年-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粮食总产量166.83169.52183.94时间1956年1957年1

3、958年粮食总产量192.75195.05197.65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5.[xx·苏州]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A.公私合营B.中外合资C.承包经营D.国企改革6.[xx·聊城]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

4、运动的开展7.[xx·镇江]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8.下图是根据某县的水稻亩产量数据柱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年份。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B.该县使用了袁隆平的水稻技术C.该县风调雨顺水稻喜获大丰收D.该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9.[xx·威海]《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礼遇期》一文中说:“

5、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最大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A.三大改造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10.“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以下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有(  )①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②第一颗氢弹 ③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⑤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④⑤二、组合列举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这一时期涌现出无数创业英雄。(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      。 (2)“人民的

6、好干部”是      。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     。 三、材料解析12.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一穷二白】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神奇逆转】材料二年份1952年1957年项目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总产量比1952年增长粮1.64亿吨36%1.95亿吨19%棉130.4亿吨193%164亿吨26%钢135亿吨754%535亿吨296%煤0.65亿吨105%1.3亿吨100%【重大挫折】

7、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2)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13.[xx·东营]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