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

ID:45114187

大小:53.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_第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_第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_第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_第4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要字词。2、了解郁达夫及其时代。3、诵读,积累语言素材。过程与方法: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景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2、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教学难点:鉴赏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也实在太多太多,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请大家回忆我们所学的关于“秋”的诗歌,并思考该诗歌表达的对于秋的情感是怎样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背诵全诗喜爱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喜爱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3、色”赞美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悲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大体而言,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颂秋。现代作家郁达夫面对这么多的精彩,他会怎样独运匠心,另辟蹊径,才不落窠臼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赏析郁达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3、首先我们来解题:“故都的秋”,中心词是哪个?为何用“故都”而不用“北平”做秋的限制词?“秋”是描写对象,是一种自然景观,而“故都”是一种人文

4、景观,相对于“北平”,一个“故”字给人以文化的厚重感,使得这秋天更有文化底蕴了;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二、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文眼。普通人对于秋的印象大都是秋高气爽,我们能很容易理解秋的“清、净”,但怎么理解这“悲凉”呢?为什么会是“悲凉”的呢?提示:“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知人论世: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又到日本去留学,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

5、灰冷的调子。再加上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时候,郁达夫正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游故地的。就象一件心爱之物,传家瑰宝,即将面临着暴力地抢劫而自己又无力抵御一样,那种悲凉、那种无奈,自然要在文章中显现出来。这正是故都情结,家国之思,也正是他几十年人生所体味出来的生命之味。2、听读第一二段,作者用何种方式对“故都的秋”进行描写。提示:学生跟范读轻声诵读第一二段。通过和对南方的秋进行对比。用南方秋的半开半醉的状态烘托北方的秋的浓郁、浑厚。3、作者对于秋的这种“清、静、悲凉”的特

6、点,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请大家跟着光盘诵读第3至11段,并试着找出作者使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概括成几幅秋景图。提示:秋晨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4、听读第12至结尾,思考在南国的时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让他思念的是北国的哪些景物?他有没有重点写这些名胜?为何?提示:“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是历史留下来的外在的印痕,而外来人是最易注目的,那些渗透于骨髓里的传统神韵,却存在与北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游

7、人如织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热闹的喧哗的,与全文“清、静、悲凉”的基调不符合。三、细读文本(一)请大家从刚刚听读的文段中找寻表现秋的“清、静、悲凉”特点的句子。自己读一读,试着品味赏析一下,和同桌进行交流后,跟全班同学进行赏析交流。提示:1、“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响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对青天和驯鸽的描写,表现了秋天的清、净,感受到文人此时的宁静、孤寂、落寞。2、“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

8、作陪衬。”蓝白为冷色调,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郁。疏落尖细且长的秋草暗示作者内心的悲凉。以景物的衰败,表现内心的悲凉。3、“槐树的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气味都没有,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落蕊满地的悲凉以及轻柔的触觉,渲染了秋晨宁静的气氛。4、“灰土上留下的扫帚的丝纹,令人觉得细腻、清闲,潜意识下还有点落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