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3讲城市化优选学案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3讲城市化优选学案

ID:45186103

大小:2.6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0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3讲城市化优选学案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3讲城市化优选学案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3讲城市化优选学案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3讲城市化优选学案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3讲城市化优选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3讲城市化优选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3讲城市化优选学案1.城市化(1)含义:人口向__城镇_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__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_表示,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带来了__聚落形态__及生产方式、__生活方式__、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__稍被拉平的“S”形__曲线。(2)阶段和特点①看城市人口比重确定城市化进程的阶段A__初期

2、阶段__,B__加速阶段__,C__后期阶段__。②看城市化进程曲线分析变化特点a.B阶段到C阶段城市化水平__不断提高__,城市化发展速度__逐渐减慢__。 b.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处于__B__阶段。(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__后期__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__初期或加速__阶段。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①__生物多样性__减少。②__水质__、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③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④出现城市“__热岛__”现象,密集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

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__大气污染__、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①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__绿色交通__,减少城市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自然景观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一 城市化进程的判读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二者比较如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快城市人

4、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表现人口、商业、制造业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迁往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成因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图解[例1

5、](xx·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双选)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D )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C.2004~xx年增多D.2004~xx年减少(2)(双选)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BC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 第(1)题,图示1985年企业总数为310,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为60%,则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186;2004年企业总数为4733,中心城区

6、累计百分比约为20%,则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947。故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在1985~2004年增多,则A项正确;同理,D项正确。第(2)题,图示1985~2004年,企业总数由少到多,增长速度快,应为工业化初期阶段;而2004~xx年企业数量多,但增长速度变慢,说明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故B项正确;另外,图示表示在2004年之前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2004年之后,企业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和远郊区,说明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故C项正确。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决城市内涝的工程措

7、施(1)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2)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3)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4)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5)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8、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例2](xx·海南卷)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