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14-李清照词两首(I)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14-李清照词两首(I)

ID:45253845

大小:57.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14-李清照词两首(I)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14-李清照词两首(I)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14-李清照词两首(I)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14-李清照词两首(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14-李清照词两首(I)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 此词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渔家傲》写于早期,其中的“绿蚁”是一种美酒。1.李清照在她这首词作中,写到了“醉”,“醉”起什么作用呢?(4分)答:作者在《渔家傲》中是以“醉”写乐。一方面欣喜春信、赞美雪里寒梅,因美景而“陶醉”;另一方面,在与人共赏梅花、劝人饮醉中,表现了主人公的热情和喜悦。2

2、.品析“共赏金尊沉绿蚁”中“赏”的作用。(4分)答:这首词的意境十分清丽、明艳,一个“赏”字,就表现出了作者在这种意境中的一种由衷喜悦、兴奋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添字丑奴儿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注】 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3.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有什么妙处?(6分)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1)首句使用问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

3、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的折磨,含蓄深沉地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芭蕉的特点是:高大繁茂,蕉心卷缩,蕉叶舒展,脉脉含情。【解析】 词的开头是一个设问句,意在引起读者的思考,思路自然转换为对芭蕉的描写,为下阕写“伤心”“愁损北人”埋下伏笔。由上阕描写的语句不难看出芭蕉的特点。4.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相同。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

4、者借以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或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凄清悲凉,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不能自抑,倍感伤情。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解析】 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两首词中都用了“雨”这一意象,也都表达寂寞愁情,从共同的感情基调的角度分析可以,从各自的侧重点的角度分析也可。三、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5~6题。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 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BC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

6、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解析】 B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词人

7、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6.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答: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2分),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3分)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1分)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7~8题。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

8、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 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