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练习》PPT课件

《咏物诗练习》PPT课件

ID:45257767

大小:62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1

《咏物诗练习》PPT课件_第1页
《咏物诗练习》PPT课件_第2页
《咏物诗练习》PPT课件_第3页
《咏物诗练习》PPT课件_第4页
《咏物诗练习》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咏物诗练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实战演练(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物的特点“不知名”“无人问”“恬淡”,“长自清”寄托的情感恬淡自然,淡泊名利(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案:

2、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三、鉴赏思路寄托的情感表现手法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点1、既然咏物,就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四、特点归纳(咏物诗)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或赞美高洁品性;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

3、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或讽刺否定某类人物(的行径)等。3、从整体构思看,运用的表现手法,常用等修辞手法。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1、“读清”全诗五、步骤归纳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六、实

4、战演练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007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东

5、风袅袅泛崇光,惆怅阶前红牡丹,香雾空蒙月转廊。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明朝风起应吹尽,故烧高烛照红妆。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这二首诗都写到了“把烛赏花”的情景,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

6、爱之情。而白诗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