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修

ID:45260726

大小:427.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修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修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修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修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修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 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难点)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1)原因: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对自然具有一种畏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2)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1)原因:随

2、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工业文明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盲目乐观,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无视自然的存在。(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的对抗开始出现,例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

3、想。(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斯德哥尔摩宣言》。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就是保护自然,不利用自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 不正确。人地关系的和谐并不是保守的维持现状,不敢去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地去开发利用大自然。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1.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2.环境伦理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关系。3.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2.《齐民要术》中

4、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伦理观?【提示】 “顺天时,量地利”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思想,体现了应尊重和善待自然的环境伦理观。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学生分组探究一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简要概括三个发展阶段中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表现。【提示】 第一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二阶段:人类与环境对抗开始出现;第三阶段: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2.随着人

5、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环境问题将日益严重,这种认识正确吗?为什么?【提示】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人类社会现已具备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如果恰当地运用这种能力,可以为人类带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使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3.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提示】 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制约力则越大。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的发展,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

6、与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阶段表现原因存在时期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不发达原始社会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工农业的出现、人类的盲目乐观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信息社会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主要原因有:(1)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前所未有地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2)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排放的废

7、气、废水和废渣大量进入环境,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3)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性、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甲         乙(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演变和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关系经历

8、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其中,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开始对自然环境大肆开发,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解析】 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乙图所示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