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ID:45280748

大小:21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II)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A.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D.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表明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特点,故选C。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

2、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①中“蜀郡”、“丞相与诸卿”,可判断是秦朝;从②中“中书省”、“门下省”

3、、“尚书省”、“工部、户部”可判断这是隋唐时期的的三省六部制;从③中“阁臣”、“工部、户部”可知这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3.《唐摭言》记载:“贞观初,放榜日,上(按:指唐太宗)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即弓弩射程所及的范围,后世比喻为圈套、陷阱。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史料的正确解读应是A.科

4、举制度作为选官制度是对人才的残酷扼杀B.科举制度自始至终是统治者设计的政治陷阱C.科举制度较为合理地选拔出国家所需的人才D.科举制度造成了天下英雄豪杰的市侩与愚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唐代科举制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明清八股取士才对人才的扼杀,故A项错误;科举制不是政治陷阱,故B项错误;科举制使寒门子弟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市侩与愚昧”,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清朝时,

5、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z【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军机处,未涉及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廷寄制度,并未体现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

6、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名师点睛】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决策封闭性显著,君主专制空前加强。5.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7、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6.《吕氏春秋·任地》中说

8、“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上田弃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