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1

ID:45303007

大小:53.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运用材料结合实际说明太阳辐射的、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分析太阳系模式图,结合图表信息概括总结地球普通又特殊的原因二、教学重点: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地球既普通又特殊的原因三、教学难点:地球既普通又特殊的原因四、教学方法:主题探究、总结五、教学过程:2、太阳(1).太阳的概况:学生阅读归纳总结:太阳是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K,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两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2、);辐射方式:电磁波;分层: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我们肉眼看到的为太阳的光球层)。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作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验讨论,然后再结合课文简要的归纳维持地表温度;提供能量;提供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3).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学生阅读第6页知识窗,列表对比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从类型、发

3、生的位置、周期等方面分析)太阳大气的异常对地球会产生哪些影响呢?(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读图1-1-15“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思考一下问题:①从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②从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③如果将两种曲线叠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基本吻合,大约为11年。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的确会对气候有影响。学生阅读课文7、8页归纳: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磁场,产生磁暴(指南针失灵);产生极光(两极同时同纬

4、度发生,只有极夜能看到)。很多同学都相信有地外生命的存在,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天体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呢?如果你生活在其他星球,你认为这颗星球应为你的生存提供什么条件?3.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根据图1-1-11知道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分布。我们常用运动的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试根据图1-1-11和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八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轨道倾角7º3.4º0º1.9º1.3º2.5º0.8º1.8º偏心率0.2060.0070.0170.0930.04

5、80.0550.0510.006问题:①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同向性)② 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共面性)③八大行星公转运动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近圆性)④ 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得出结论]从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设问导学]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结合表1-1-1回答下列问题:①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②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

6、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得出结论]地球与九大行星尤其是类地行星比较,没有特殊的地方,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承转提问]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是哪些条件决定着地球上能繁衍出勃勃生机。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地球处在怎样适合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中?[结论]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空间运行轨道[讨论]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处在这样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中,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自身又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哪些条件?[结论

7、]日地距离适中——近地面平均气温约为15º,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对地表保温)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变化幅度不太大,适宜生命的新陈代谢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课堂练习见同步练习课堂小结:本节由远及近,由宇宙到太阳到地球,让我们逐渐的了结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地球既普通又特殊的原因。即地球生命的出现离不开地理环境

8、,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演化离不开宇宙环境。教学反思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