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e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ID:45318119

大小:195.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11

e第五章中药的性能_第1页
e第五章中药的性能_第2页
e第五章中药的性能_第3页
e第五章中药的性能_第4页
e第五章中药的性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e第五章中药的性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中药的性能1“性”系指药物的性质,前人称之为偏性;“能”是指药物的性质所产生的效能。所以对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效能所作出的概括性归纳,就叫做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基本性能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2一:含义:指“寒”、“凉”、“温”、“热”四种不同的药性。二:“四气”与“四性”一年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不同的自然气候,古人以此作为说理工具,用以说明药物的四种不同药性、故有“四气”之名。实际上,药物之性与四时气候有密切关系,即药物感四时之气而生成,故有寒凉温热的不同之气。,《本草经疏、序例》:“夫物之生也必禀乎天,其成也必资乎地。凡言微寒(微温

2、)者,禀春之气以生,言大热者,感长夏之气以生,言大寒者,感冬之气以生。”第一节:四气3三、“四气”的论定和重要意义“四气”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加以认定的。如:桑叶解表热—凉气薄则泄石膏  内服之后,清里热—寒紫苏通过机体反应 解表寒—温 气厚则热附子温里寒—热“四气”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临床用药治病中有重要意义,即寒凉药治温热病,温热药治寒凉病,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用药原则。4一、含义: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而“淡附于甘”,“涩为酸之变味”,故仍称五味。第二节:五味5二、“五味”的各自效能:散——散邪(风、寒、热、湿等)、散结

3、“辛”能宣——宣肺透疹行——行气行血通——通关通窍“辛”还能润,如桂、附、菟丝子之类。李时珍说:“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过食辛,损津耗气。6补益:补益气、血、阴、阳和中:调理中焦脾胃功能。“甘先入脾”如炙甘“甘”能草、大枣等药性缓和:如防风、秦艽、天麻缓和为“风中之润剂”缓和药性:如甘草能缓和附子之急猛蜜能缓和硝、葶、遂之峻下缓急止痛过食甘味,易导致甘壅,影响运化而减食。7“淡”能渗湿利水,如茯苓、苡仁、猪苓、泽泻等。收敛:收敛肺气、收涩止汗“酸(涩)”能固涩:固涩肾精、涩肠止泻多食酸损骨坏齿8清泄火热泄通泄二便

4、降泄肺气“苦”能苦(温)燥湿散寒燥苦(寒)燥湿清热坚—坚阴如知、柏过食“苦”易化燥败胃。但少量“苦”能增加食欲。9软坚——“咸”性浸润,柔软坚凝,使肿块顽痰消散。“咸”能泻下——泻下大便此外,“咸”能益肾水而降虚火10三、“四气”与“五味”综合正确认识药物作用,并将“四气”与“五味”综合起来。如:紫苏温——发散表寒 味同性异辛——发散 作用:薄荷凉——发散表热 同中有异浮萍辛——发散表热 性同味异寒——清热           作用:麦冬甘——养阴清热 同中有异11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性味相同,黄柏           作用相似甘——补脾益气白术性温苦——燥湿利水

5、一性多味,辛——祛风湿作用广泛苍术性温苦——燥脾湿12四、“四气”、“五味”的可变性(一)炮制:干姜 辛热——炒炭——苦涩温(炮姜)生地 苦甘寒——蒸晒——甘温(熟地)(二)配伍香连丸黄连配入苏连丸中,其苦寒之性有所改变变通丸姜黄散13五、“四气”、“五味”的阴阳属性酸、苦、咸味及寒、凉——属阴辛、甘、淡味及温、热——属阳14一、含义:指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上升,降——下降,浮——发散,沉——收敛固藏。第三节:升降浮沉15二、应用(一)顺着病位,使药达病所风寒头痛——在上——选上升的药,如川芎小便不利——在下——选下降的药,如茯苓疹透

6、不畅——在外——选外浮的药,如浮萍遗精带下——在内——选内沉的药,如牡蛎16(二)逆着病势,制止病势发展肺气上逆——向上——选下降的药,如杏仁内脏下垂——向下——选上升的药,如黄芪表邪入里——向内——选外透药,如银翘散肺气耗散——向外——选内收药,如五味子17(三)升降浮沉特性的转化1.通过炮制转化:如黄连酒炒则升,盐制则降,姜制则浮,醋制则沉。2.通过配伍转化:如附子配磁石以温肾;李时珍说:陈皮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18总之: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受到其四气、五味、气味厚薄、质地轻重、炮制、配伍等因素的影响。其一般规律是:辛甘温热药大多升浮,酸苦咸寒药大多沉降。但李时珍所

7、谓的“咸无升”、是指味咸气薄(寒凉)药物的作用趋向,而咸温(热)的鹿茸、紫河车、蛤蚧、海马、黄狗肾等补肾助阳药,绝无沉降之理。19一、含义: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换句话说,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和特殊的适应范围。二、归经的基础、依据归经的基础:脏腑经络学说。归经的依据:药物所治具体病证。第四节:归经20三、归经的意义(一)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脾不运化水湿——选入脾的白术、茯苓等水肿、小便不利 肾不蒸化水液——选入肾的泽泻、猪苓等肺不通调水道——选入肺的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