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

ID:45336582

大小:948.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_第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_第6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8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八)(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垦,东北黑土地发生了很大变化。回答1~2题。1.近年来东北地区的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黑土大量流失    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2.珍稀鸟类丹顶鹤在三江平原被破坏的土地上觅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B.水土流失C.毁林开荒D.草场破坏1.A 2.A [第1题,由于不合理的垦殖和耕作,黑土大量流失(

2、表层黑土被雨水冲刷变薄),黑土肥力下降。第2题,东北地区特别是三江平原沼泽地被开垦,破坏了丹顶鹤的生存环境,导致其无家可归。]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回答3~4题。3.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是(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4.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 ③自然灾害频

3、繁 ④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A 4.C [第3题,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较多。第4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地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水土流失外,还有因过度垦荒、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等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及工业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5~6题。5.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C.黄淮海平原D.太湖平原6.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③肥料施用量减少 ④农业生产投入

4、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C 6.C [第5题,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农作物一年两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第6题,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肥料施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下图,回答7~8题。7.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A.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B.科技投入少

5、,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C.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D.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8.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增施有机肥,以提高玉米产量C.秸秆焚烧还田,增加土壤肥力D.延长玉米产业链,提高玉米的附加值7.B 8.C [第7题,“三大黄金玉米带”的玉米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与美国相比,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商品率较高,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以国营农场为主;科技投入少,玉米价格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故选B。第8题,秸秆焚烧还田,会破坏土

6、壤肥力。故选C。]9.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1)指出西辽河流域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2)推测西辽河流域农牧界线的空间变化特征。(3)简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解析] 第(1)题,海拔较高、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山麓及丘陵地区不宜发展种植业,但牧草生长良好,适合发展畜牧

7、业;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灌溉条件较好,适合发展种植业;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养殖业。第(2)题,读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西辽河流域草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大,原有畜牧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成为耕地,故农牧界线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第(3)题,西辽河流域出现较为严重的耕地侵占草地等现象,存在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现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不合理灌排,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答案] (1)大兴安岭海拔较高的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及丘陵

8、地带发展畜牧业;灌溉条件较好的东部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流、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2)从东南向西北迁移。(3)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灌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