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

ID:45452412

大小:7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答题卡上,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1.“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

2、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王朝软弱无力”是指的东周王朝,周天子权力衰微,故A错误;“封建主”指的应该是分封制下的诸侯王,故D错误;“多事”指的是诸侯国之间彼此征伐,国家政局动荡,故C错误;“经济变革”指的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

3、用和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了井田制,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进程,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

4、不可不略知也”反映了荀子主张国君要知道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故C项正确;邮驿制度、巡游、深入民间与材料无关,故ABD项排除。3.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A.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B.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C.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D.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答案】D【解析】“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这说明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

5、史书写,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而是史家身份立场的影响,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史家观念变化较为明显,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学生应该从表格内容中发现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据此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的内容。《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材料反映了A.古代已制

6、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B.古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C.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D.古代法律严禁焚烧山林和草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列出的汉墓竹简《二年律令》、《唐律》有关生态保护的规定都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可见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故选C。ABD项或者是涉及题干的部分意思,或者是没有涉及题干的主旨,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名师点睛】传统中国虽然没有今天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法,但古代以立法的形式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却有着

7、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生态保护法律产生、发展过程中,儒学对之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儒家生态保护主张被直接写入有关生态保护法律中,成为法律条文的一部分。其中最典型者,就是把《礼记》中的“时禁”等内容,形成律典文字。如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和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就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仲夏“令民毋烧灰”的内容;唐、明时期,不仅把儒家有关生态保护的主张写进律典,而且还进一步细化。如《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诸失火及非时烧

8、田野者,笞五十。”长孙无忌等疏:“‘失火’,谓失火有所烧,及不依令文节制而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注云‘非时,谓二月一日以后、十月三十日以前。若乡土异宜者,依乡法’,谓北地霜早,南土晚寒……各须收获总了,放火时节不可一准令文,故云各‘依乡法’。”据此而知,其中“非时烧田野”就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同时,律条中还有“非时……依乡法”注文,是对《月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