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

ID:45453207

大小:40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1.下表为《左传》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所体现的相同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民轻神C.天人感应D.以民为本【答案】D【解析】三则材料均体现了对“民”的重视,以民为本是其相同思想,故答案为D项。A项和C项在表格中均没有具体体现,排除;表格中的第一则材料没有涉及“重民轻神”的思想,排除B项。2.司马迁曰:“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

2、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司马迁意在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经济的发展B.追求财富是合乎人性的正当欲求C.贫富不均导致西汉前期社会分化D.仁义德礼完全建立在财富基础上【答案】B【解析】材料从仁义德礼与财富的关系,以及王侯匹夫都渴望追求财富,说明追求财富是合情合理的人性诉求,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论及,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贫富不均的影响,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

3、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3.唐前期130多年间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各地。灌溉工具除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外,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唐水利管理法规《水部式》还对唐代水利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有力支持。材料反映出,在唐朝A.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B.水利兴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C.农业生产技术全面提升D.开始依照法律治理水利事业【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涉及水利工程的兴修、灌溉工具的革新和依法治理水利的内容,据此可

4、以看出唐朝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故答案为A项。B项无从比较,故排除;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多方面,材料仅涉及水利灌溉,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4.有学者指出:存在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有过诸多变化,它可以是唐代选拔数学和法律人才的明算科和明法科,也可以是考经学和文学的明经科和进士科;它可以是明清以八股文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考试制度,也可以是清末以内政外交理财等为考试内容的经济特科。这些“变化”说明A.科举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B.科举制度原有的政治功能已完全改变C.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D.封建专制统治

5、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明朝和清朝前期到清末,科举制考试内容的变化,实际上说明封建统治者对选拔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即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故答案为C项。明清的八股取士不是与时俱进,排除A项;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是选拔官员,这一功能始终没有改变,排除B项;D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排除。5.瞿秋白认为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败落瓦解之表象”,而“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画符的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要到《新青年》“反对孔教反对文言,

6、反对一切宗法社会的思想,才为革命的中国’露出真面目”。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A.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B.没有改变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革命的中国“的到来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B6.根据下表信息可知,在1920-1936年期间,中国A.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在同步增长B.传统手工业阻碍机器工业的发展C.民主共和政体稳固促进了工业发展D.近代工业已经呈现出发展的态势【答案】D【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知,尽管手工业和机器工业的产值都在增长,但机器工业的比重在上升、手工业产值的比重在下降,说明近代工业已经呈

7、现出发展的态势。故答案为D项。传统手工业产值上升,但比重下降,说明与机器工业的发展不同步,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且该结论无法从表格中得出,排除;这一时期的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并不稳固,排除C项。7.抗战时期,蒋介石发出“抗战到底”的誓言,但他的“底“是逐渐变化的,从“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发展为收复包括东北、台湾在内的所有失地,解放朝鲜等东亚被侵略民族,再发展为与盟国共同作战,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无条件之胜利”。这种“变化”A.完全源自蒋介石个人抗战思想的发展B.与中国抗战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相关C.导致抗战前期正面

8、战场上的损师失地D.是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蒋介石的抗战誓言是在逐步发展的,其“底”的内涵在不断扩大,标准越来越高,这是由于中国抗战形势不断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C项仅涉及抗战初期,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国共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