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含解析)

ID:45486314

大小:47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右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社会发展阶段(  )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C,2选A。第1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

2、时期。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明确提出的。第2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下图示意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利用系统。据此完成3、4题。3.该系统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绿地水土流失加剧B.城市内涝发生率大大减少C.地表径流水位变率减小D.城市大气湿度显著增加4.该系统最适宜推广的城市是(  )A.北京B.兰州C.新加坡D.开罗【解析】3选C,4选C。第3题,该城市的雨水被大量截留利用,地表径流损耗减少,水位稳定。绿地水土

3、流失与雨水冲刷有关;城市内涝与暴雨、城市排水系统有关;大气湿度增大与水体面积增加有关。第4题,该系统体现水资源缺乏,城市化水平高,用水量大,地表水较少,雨水资源丰富。最符合这一条件的是新加坡。  (xx·南平模拟)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根据未来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得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主要分析是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下图为2月14日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预报与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据此回答5、6题。5.对指数影响不大的要素是(  )A.风B.温度C.降水D.光照6.下列推论与图示信息吻合的是(  )A.华北地区风力大,易发生火灾

4、,指数高B.青藏地区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指数低C.“珠三角”地区春节工厂停工,指数低D.两项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解析】5选D,6选D。第5题,风会使污染物扩散,温度和降水多少影响污染物的浓度,光照强弱对污染物影响不大。第6题,华北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较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指数较高,而风力大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青藏地区天气晴朗,但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珠三角”指数低,是因为空气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观察图发现,二者之间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xx·苏州模拟)联合国组织300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xx年至xx年,

5、中纬度地区50千米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21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据此完成7、8题。7.材料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8.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B.汽车尾气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冰箱【解析】7选C,8选D。第7题,联合国统一组织科学家监测,体现了全球整体性的协调;各国的共同努力,体现了各国的参与,因此体现了共同性原则。第8题,臭氧层被破坏主要是

6、由于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主要来自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B.②C.③D.④10.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9选D,10选A。第9题,④方式既可以产生沼气,充当生活能源,又可以产生沼渣和沼液充当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第10题,大

7、面积焚烧秸秆,首先产生大量烟尘,引起大气污染;其次秸秆中的有机质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热量,造成了资源浪费。1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选A。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缩小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等分解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减轻酸雨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减少SO2、N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加强以及相临海域密度差的加大等可以加快洋流流速。二、非选择题

8、(共5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腾格里沙漠腹地生态脆弱却生机勃勃,这里分布着诸多第三纪残留湖,地下水资源也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