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

《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

ID:45494227

大小:2.39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13

《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_第1页
《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_第2页
《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_第3页
《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_第4页
《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城子苏轼鉴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简介:(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故又名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2、。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

3、《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一句我们先从“茫茫“两字入手。“茫茫”是朦朦胧胧、模糊不清的意思,这里有看不见,不相见之意。“两茫茫”是指双方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

4、你。如果真的是烟雾导致的看不见或者是别的其他的东西挡住了视线或什么的,那也好办。但是是“生死”两茫茫,生者苏轼,死者王弗,一个地上,一个地下,阳阴两隔,这就永远也没有再见的机会了。而且又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所以“十年生死两茫茫”这简单的第一句话足以让我们体会到苏轼对亡妻王弗深厚的感情。其实“茫茫”二字还是有来历的。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两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茫茫”在这两处诗词里意思是一样的。显然苏轼可能受了白居易的影响。但是这两处的表达还是不一样的。白诗是从空间的角度写的,苏词是从时间的角度写的。“不思量,自难忘”。这两句关键字是“自”。“思量”就

5、是想念,“不思量”就是不想念。“难忘”是难以忘记。这都好理解。那“自”是什么意思呢?“自”多是第一人称代词,经过借用引申可以理解为连词“由于”,副词“原来”、“本来”,“当然”、“自然”。把这些意思代入连接起来理解的话,好像不思量和难忘是矛盾的。但细品起来,大有嚼头。不想是由于(本来)难忘,说明是太想念了。不思量是“表”,难忘是“里”。难忘的表达有两种:一是嘴上说想念;一是嘴上说不想念。而不想念的想念,不想念的难忘,似乎更深刻。所以,看似矛盾的连接,恰是苏轼感情独特的表达,这才显出苏轼对第一个妻子王弗的感情之深。“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是四川眉山和山东密州相隔千里

6、之遥,当时苏轼身处密州。王弗的葬地还有苏轼父母的坟墓在那里,应该不是“孤”坟的,这里的“孤”是说苏轼不在妻子的身边,妻子是孤身一人,更是指的妻子的孤独。“无处话凄凉”是苏轼说自己没有地方可以说说自己的凄凉。这句话的表达是照应前面的“千里孤坟”的。其实是说妻子王弗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和妻子说自己的“凄凉”,这里的凄凉有两种意思,一是说凄凉的环境,密州是个凄凉地,密州比不上杭州,更比不上京城汴京;一是说自己的凄凉的心境,主要是指对妻子的想念而产生的孤独悲伤之情。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句话中“千里”和本词的第一句的“十年”相对,一个是空间的角度,一个是时间的角度。时空交织,令人

7、感慨万千。“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句是设想,设想什么呢,设想两人相逢,按说应是好事啊,就可以“话凄凉”,排解各自心中的孤独悲伤之情了。但是苏轼怎样写的呢:相逢“应不识”。相逢不认识了,很奇怪?“ 尘满面”,从字面来说就是灰尘布满脸面,当然是不可能真的了,苏轼不可能满脸的灰尘,所以这里的“尘”是形象的表达,可以引申为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仕途奔波风尘仆仆带来的疲倦和失意。鬓如霜,古人一般用霜和雪来比喻鬓发。为什么用霜雪来做比喻呢,除了取其表面的颜色相同之外,还与霜雪和鬓发带给人感觉都是凄凉伤感有关。尘满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