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45544797

大小:4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4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古代先民审时度势,辛勤耕耘,沐日月光辉,与天地同庆,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他们爱玉、尊玉、崇玉,比德于玉,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玉文化。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古代先民开发和使用玉器至少已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裴李岗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用透闪石质玉石、绿松石等制作出了多种形式的的玉器,不仅在切割、打磨等工艺上表现出一定的治玉水平,在东北地区还出现了以透闪石玉为主流的用玉传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境内不仅出

2、现了多支既相互影响,又各具鲜明特征的玉文化,也出现了像红山文化、良渚文化这样的加工、制作、使用玉器的高峰。至先秦时期,以和田玉为主要载体的著名的“玉石之路”已经形成,并且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扩展,在中西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作出重要贡献。伴随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玉文化也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变化,成一枝独秀。纵观中国的玉器、玉文化发展历史,中国的玉器及玉文化有许多独特之处。如在治玉工具、制作技术、内容、形式及其功用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其中以种类丰富的“铊”来命名的颇富特征的治玉工具,以镂雕、微雕、大型山子雕、抛

3、光为突出特征的制作技术,以祭祀天地人祖、表现等级身份为主要内容,形式多样、制作精美的礼仪用器,用于反映思想观念与现实生活的广泛题材及其表现形式等,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创新与智慧、文化与传统。而近万年未曾出现断裂的玉器发展历史,以及不断吸纳、融合、发展、创新的玉文化发展模式,则铸就了其在世界民族文化史上的辉煌。作为一种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文化,中国玉文化最突出的特色还在于“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经过历代儒家学派的传承与发展,伴随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不断融合,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深深镌刻在炎黄子孙的心里及语言文字系统中。据不

4、完全统计,在汉语的字、词和成语中,与玉有关的多达四五百个。这些字和词语所表示的多是与美好、尊贵、典雅、美妙、高尚、气度不凡、气节崇高等含义有关的。比如:玉貌花容、守身如玉、金玉满堂、玉楼金殿、玉清、玉观音等等。这些词语中有形容人的容貌姣好的,有以比喻人的情操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有形容人的才学精到,有谓财富极多,有形容楼阁宫室的精致优美,有的是道教文化中天帝所居住的地方,有的则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晶。“黄金有价玉无价”,则很好地反映了玉的崇高地位与价值。而“人养玉,玉养人”,早已广泛流行于爱玉、赏玉、玩玉、珍藏玉的炎黄子孙之间

5、,成为他们的宝贵体验与共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沿革,其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作为其主旨的关于秩序与和谐的理念未变,并且影响至今。“以玉比德”用玉观念的提出,正是儒家关于“礼”的教化中,引导人们加强自我修养、自律、自善,把社会规则内化为个人的内心尺度的具体体现。“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和仁、义、礼、智、信的哲学、伦理学思想以及外柔内刚、刚柔相济、温柔敦厚、鲜而不垢、坚而不蹙、廉而不刿、表里如一等美学品格,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而特

6、殊的作用。(摘编自赵朝洪《中国玉文化的独特精神气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先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他们爱玉、尊玉、崇玉,比德于玉,发展形成了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玉文化。B.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古代先民就已经用透闪石、绿松石制作玉器,在切割、打磨等工艺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治玉水平。C.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境内不仅出现了多支既相互影响又独具特征的玉文化,而且出现了加工、制作、使用玉器的高峰。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历史近万年未曾出现断裂,经过不断吸纳、融合、发展、创新,铸就了中国玉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史上的

7、辉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的玉器与玉文化有许多独特之处,其治玉工具、制作技术、内容、形式及其功用,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创新与智慧、文化与传统。B.“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经过历代儒家学派的传承和发展,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不断融合,才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在汉语中,与玉有关的字和词语都表示着美好、尊贵、典雅、美妙、高尚等含义。它可形容人的容貌姣好,还可比喻人的情操,不一而足。D.“以玉比德”用玉观念的提出,这是儒家关于礼的教化中,引导人们加强自我修养、自律、自善,把社会规则内

8、化为个人的内心尺度的具体体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石之路”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在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玉文化不断发展变化,成一枝独秀。B.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