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设定与达成》PPT课件

《目标的设定与达成》PPT课件

ID:45570942

大小:3.3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4

《目标的设定与达成》PPT课件_第1页
《目标的设定与达成》PPT课件_第2页
《目标的设定与达成》PPT课件_第3页
《目标的设定与达成》PPT课件_第4页
《目标的设定与达成》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目标的设定与达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温州市实验中学林晓斌二0一一年四月林晓斌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一、教学目标内涵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或者说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因此,它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一、教学目标根据课题、课型而定:课题指明了教学内容,课型决定了教学形式:新授课(精读课、略读课)专题课复习课讲评课习作课……二、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而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语言基础、不同的悟性、不同的沟通能力,需要我们在确定目标时斟酌定位。二、目标的确定三、教

2、学目标根据特殊需求(常规课、公开课、评高课、评优课)而定常规课: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课堂时间掌控比较自由,能细致深入关注学情,及时调整;公开课:展示教学亮点,重在对重点难点突破的示范性;(没有严格教学任务的羁绊,可以立足于展示与探究来设计教学环节);评优课:展示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生成的应对机智,课堂设计的独到性(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评高课:过关课,相当于常规课,以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基本落实教学内容为评价点;关键在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把控能力、对教材的分析能力(35——46)三、目标的达成方式(案例分析):新课《静夜》例一:471、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

3、,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习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方法;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2、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体会诗人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陶冶自已的情操,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例二: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联想和想象。2、能力目标:通过范读、仿读、自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通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或图画描绘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通过分析、比较、练习的方法,学习作者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情感目标:补充有关“鲛人”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鲛人泣珠”这一艺术形象,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介绍

4、作者:鲁迅思最深,郭沫若才最高,钱钟书学最富 (2)学习课文:诗有什么特点? (3)读《静夜》,诗中有什么特点?——比喻、想像; (4)齐读,这样的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语气、语调、节奏)? (5)思考,哪节写实,哪节想像? (6)分析第一节: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7)分析第二节:写了哪些景? (8)这两节诗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是如何想像的? (9)“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对月流珠”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10)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语气、语调、节奏 (11)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中的想像世界 板书:静

5、夜(郭沫若) 写实:月光松林白云疏星——恬静 想像:天河鲛人对月流珠——忧伤课堂实录一:课堂实录二:(1)导入:夜,你想到了什么?(李白的《静夜思》,叶赛宁的《夜》)——给人宁静、幽静、安详的感觉(2)介绍作者(3)自读,疏通字词;学生个别读,点评;(4)诗人在这个静夜,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月光白云松林星星想到:鲛人流珠天河——写实、想像(5)读第一节,如何能读得更好?要突出哪些词语?如何处理朗读?A、——轻、慢;淡淡、团团;重音B、比较:白云团团(白云朵朵)几点疏星(几颗疏星)——突出了夜的朦胧C、“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在此的心情如何?——惆怅(思乡)(8)读第二节,A

6、、作者为什么想到鲛人的故事?(联系一下,鲛人为何流珠?)——思乡、孤独,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B、出示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中的情绪是痛苦的、无助的;如何把这种情绪读出来?(9)读全诗,思考,诗的写景与抒情是如何结合起来的?两小节的诗是如何联系的?——宁静、朦胧;(10)第一小节我们可以体会其“静”,第二小节如何体现“静”?——听到流泪的声音(以动衬静)板书:静夜(郭沫若)实写:月光白云松林星星想像:天河鲛人流珠专题课以《济南的冬天》和《夏感》为例,品味语言的生动性课堂实录一:(1)自读《济南的冬天》、《夏感》,找出生动的句子。例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

7、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生动性体现在哪里?——拟人(晒着、睡着、唤醒);——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想像画面;例句:“山坡上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出了夏天的热烈,春到夏的过程(比喻)(2)小结:语言的生动性体现在巧用修辞比较阅读:密密的厚发(很密的厚发)凝成了(好像是)(3)小结:语言的生动性体现在妙用词语例句:“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