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论文(薛铮)

反思论文(薛铮)

ID:45576962

大小:132.3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5

反思论文(薛铮)_第1页
反思论文(薛铮)_第2页
反思论文(薛铮)_第3页
反思论文(薛铮)_第4页
反思论文(薛铮)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思论文(薛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利用“学习日记”回顾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黄城根小学薛铮内容提要:从元认知角度来考虑,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其主体意识监视现在、计划未来,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时也是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反思性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相对周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元认知渗透于全过程,这些正是常规学习所缺乏的。我主要利用了“反思日记”这一形式,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的:一、引导学生不怕写“学习日记”,并逐步喜欢上它。二、“学习日记”所应涵盖的内容,即学生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反思。三、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日记”,达

2、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主题词:元认知反思性学习反思日记在《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曾子关于自我反思、自我检讨、自我内省的名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呼?传不习乎?”重视反思、内省,成为儒家教学理论的一大特点,也成为中国学生、学者自我修养之重要方法。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和影响到现代。在国外,反思同样被人们所重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那么,何谓反思呢?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从元认知角度来考虑,人是积极主

3、动的机体,其主体意识监视现在、计划未来,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时也是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反思性学习的模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相对周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元认知渗透于全过程,这些正是常规学习所缺乏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习惯,我想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我主要利用了“反思日记”这一形式。组织学生们写“反思日记”,是为了让他们认真的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重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归纳,思考延伸。从而教师也能够反思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避免了“以己度人”的

4、主观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一、引导学生不怕写“反思日记”,并逐步喜欢上它。写“日记”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不知从哪说起。因此,首要工作是打消顾虑,不怕写“反思日记”。起初,帮助学生努力的挖掘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时,对于所写的任何内容都尽量的给予表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写“日记”。打消了顾虑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喜欢写“反思日记”。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关注自己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进步得更快;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接着,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反思日记”是每个学生从期初一直写到期末的,内容涵盖了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他们还可以自己配插图、编目录、设计封面等,每个

5、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唯一性。在期中、期末我会分别搞一次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可以取长补短,获取更多的灵感,并越发喜欢这一学习形式。二、“反思日记”所应涵盖的内容,即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当学生已不怕写“反思日记”,并逐步喜欢上它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一)知识方面。1、在各个“矛盾”中置疑,培养反思意识。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澈起学生学习的欲望。(1)教科书内容所包含的“矛盾”

6、事实。现在的教材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主动的学习。在现代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圆柱、圆锥体分别是由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而成的,当学习圆锥体体积时,学生们自然会想到:“因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圆锥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体积的1/2。”这时,我让学生打开了教科书,上面清楚的写着:“圆锥体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这是怎么回事?”问题由此产生了。(1)教师精心创设“矛盾”。①利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间的矛盾。②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矛盾。③设置学生靠已有知识不可能解决的问题。④分析学生错误。⑤对各种矛盾的事实、现象、数据进行观察、对

7、照、分析。如:在“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上,我向学生出示了下表:三名运动员在某次运动会上的投篮情况运动员投篮总数(个)投中数(个)1号862号1183号2014“如果你是裁判员,你将如何决定这三名运动员的名次?”我问道。学生的回答当然不同,有的说3号,因为他投中的个数最多,但有不少学生持反对态度,认为还应考虑投篮总数,学生们争论不休……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沉入到了我为他们创设的问题情景当中去了。最终找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