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

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

ID:45580325

大小:54.46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1-15

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和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研究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令越来越多的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室早的发生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室性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而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使儿茶酚胺增加,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这就产生了恶性循环。尤其是对于伴有基础心脏病变的患者,反复频发的心律失常往往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目前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需要区分功能性和器质性:原则上认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不会增加此类病人发生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不必使用药物治疗,然而相当数量的患者伴有严

2、重的心悸、焦虑、失眠等症状;与此同时在器质性室早的治疗上,近期试验表明,尤其是自CAST试验的结果公布以后,人们发现目前广泛使用的Ic类的英卡胺、氟卡胺、莫雷四嗪在抑制了恶性室早的情况下却使长期死亡率较对照组成倍的增加。因此四医无论对于功能性述是器质性室早的治疗都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室性早搏的记载,但究其临床表现当属祖国医学中的心悸病范畴,其发生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密切相关,祖国医学对该病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加减温胆汤对于痰火扰心导致的室性早搏,无论在缓解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临床检查指征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并且相

3、对西药治疗有着较小的毒副作用。木研究以导师多年临床经验为基础,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以清心化痰,宁心安神为治疗大法,拟定加减温胆汤,通过对比观察临床疗效,探讨“室性早搏”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室性早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临床研究—、病例选择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室性早搏的诊断:目前本病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而作岀诊断。1.心电图诊断标准参照陈漑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1)提前出现一个増宽变形的QRS-T波群,QRS波前无P波。(2)其形态异常,QRS时限常>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3)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

4、P间隔的二倍)。(4)窦性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置上。2.临床分类标准参照陈明哲主编的《心脏病学》[2](1)按早搏发生频度分为偶发(〈5次/min或〈30次/h)、多发、频发(>5次/min或>30次/h)o(2)按配对关系分为二联律(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三联律(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1个室性早搏),成对室早(连续发生两个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O(3)按形态分为单形性室早(同一导联内,室早形态相同者),多形或多源性室早(同导,形不同)。3.室性早搏美国Lown氏分级标准(1971年)[3]0级:无室性期前收缩;I级:偶发,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

5、分钟少于1次;II级:频发,每小时多于30次或每分钟多于6次;III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IVA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IVB级: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早搏)反复岀现;V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4•原发疾病诊断标准本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屮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原发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⑷所拟定的标准。(-)中医诊断标准1•中医辨病标准参照周仲瑛主编的《屮医内科学》[5]室性早搏属中医“心悸”范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诊断:(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停忽止,

6、或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4)常有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诱发。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5]痰火扰心证主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次证:胸闷气短,失眠烦躁,乏力纳差,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兼症:兼阴虚者:口干喜饮,心烦不宁,手足心热,失眠健忘,舌红苔少,脉细数。变症:若痰热蕴久化火,痰火内扰,则见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甚时夜不能寐,胸胁胀

7、闷,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其至出现脉促。3.中医症状评分方法及中医病情轻重分级参照2002年《屮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⑷拟定(1)中医单项症状评分标准(见表1)表1中医单项症状评分标准症状计分标准(无症状记为零分)心悸2分:偶发心悸,可自行缓解。4分:频繁发作,但能坚持工作。6分:心悸持续不解,影响生活和工作。胸闷2分:偶感胸闷,可自行缓解。4分:胸闷发作较频繁,但不影响正常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