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斜率公式在求值中的应用

浅谈斜率公式在求值中的应用

ID:45602626

大小:100.1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5

浅谈斜率公式在求值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斜率公式在求值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斜率公式在求值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谈斜率公式在求值中的应用_第4页
浅谈斜率公式在求值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斜率公式在求值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斜率公式在求值中的应用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何惠超手机:13960071246摘要: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中求取值范围的题目占有相当的比例,其涵盖函数,解几等部分,而一些题口通过转化为斜率公式进行解答,经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斜率公式通过高屮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直线方程》的学习,我们知道肓线倾斜角和斜率都是反映玄线相对于x轴止向的倾斜程度的量,倾斜角是从“形”方面反映这种倾斜程度,斜率是从“数”方面刻画这种倾斜程度。而斜率公式则是将斜率处标化,根据正切函数的性质可知,当肓线

2、倾斜角gw[0°,90°)时,斜率k随q的增人而增大,当«g(9Oo,18Oo)时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倾斜角的变化范围得出斜率的取值范围。在一些求取值范围的题冃中,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直线斜率,常可取到化繁琐为简单的效果。下而是本人平吋教学的一点体会,总结出來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下面先通过例1,例2的求解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例1:过点P(-1,2)作直线L,若L与连接A(・2,・3),B(3,O)的线段总有交点,求直线L的斜率R的取值范围。--1+2~而过点P11与X轴乖直的总线

3、PC斜率不存在解:L当L由PA变化到PC时,倾斜角越来越人,R也越來越大:.k>5当L由PC变化到PB时,倾斜角越來越人,「也越來越人因此可得R的取值范F处k€例2:过点P(0,-1)作直线L,若L与连接A(l,・2),B(2,l)的线段总有交点,找出直线L的倾斜角&与斜率R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人教A版必修2课本P9()B组6)-2+11-0k解:=1而过点PH.斜率不存在直线即为Y轴,类似例1的方法可求ill^e[-l,l]・••当Jte[-1,0]时,aw[135°,180°)当k€[0,1

4、]时,ctg[0°,450]从例1,例2的解题过程中,不难发现存在以下规律:如下图,设直线PA,PB的斜率分别为心,灯,过PJVj线段AB必冇交点的直线L的斜率为(1)若过点P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线段AB有交点,贝%的取值范围:kk2,(2)若过点P垂宜于X轴的玄线与线段AB无交点,贝%的取值范I韦]:k2

5、3时,求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析:为了利用斜率,应作恒等变形丄二丄二即上可以看成过原点的直线OP的斜率,其中(x,y)xx-0x为线段AB上动点P的朋标。解:如图,由于点P(x,y)满足2x+y=8,H2

6、大值与最小值。x+2分析:木题可利用分离常数法求解,但从另一角度看,4的几何意义就是过点P(-2,-3)与动点x+2(X,y)的直线的斜率,而y=/—2x+2(—lSxSl)是一段抛物线的图像AB上一点(x,y)与定点P(-2,-3)连线的斜率。解:由匸空的儿何意义可知,上三表示曲线段AB上一动点(x,y)与定x+2x+2点P(・2,・3)连线的斜率。•・•过点P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曲线段AB无交点由题意可知A(l,l),B(-l,5).4灯人=_勺、kpB-84•••——

7、¥1就表示曲线段D(5,7),其对角线的交点E在第一•象限内且与Y轴的距离为-•个单位,例5:已知矩形ABCD中,A(・4,4),f—B."2)A.—co,—,+co3__3丿(「~2、C.—00,-.4-00D•无法确定13.丄丿解:如图,由题意设E(l,y°)(儿>0),动点P(x,y)沿矩形一边BC运动,则工的取值范围是由AE=DE得』25+(儿-4)2=J16+(y°-7尸解得儿=4由中点坐标公式得B(・3,1),C(6,4),点P(x,y)在BC±运动,乂过0垂直于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

8、BC有交点,可知kop»koc或k0PSk0Bx3x3(r"2)—00,——_,+0013」」)答案:C例6:已知实数x,y满足x2+y2=,求加二注的最值x+3解:m=、+I=-——-―—,可知加的最值是点A(-3,-1)少圆x2+y2=1上一动点M(x,y)的连线x+3x—(—3)的斜率的授值,如图可知,当过点A的直线与関相切于Ml时斜率授小,当过点A的直线与圆相切于M2时斜率最人,由点0(0,0)到直线mx-y^3m-=0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