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发展国际物流业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宁波市发展国际物流业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56459

大小:277.54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7-08-04

宁波市发展国际物流业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宁波市发展国际物流业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宁波市发展国际物流业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宁波市发展国际物流业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宁波市发展国际物流业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市发展国际物流业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宁波市发展国际物流业策略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宁波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港口优势得天独厚,发展迅速。2009年全年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8亿吨,比上年增长6.1%,继续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8亿吨,增长7.6%。集装箱吞吐量再次跨上1000万标准箱大关,完成1042.3万标准箱,居全国大陆沿海港口第四位。今年来陆续推进重大交通基础建设,舟山跨海大桥宁波连接线主线、北仑集装箱货运第二通道等建成通车,奉化三高连接线基本完成;甬台温铁路宁波段建成通车,杭甬客专宁波段完成。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存

2、在的不足与缺陷:中小物流企业林立,竞争力缺乏企业自办物流模式造成物流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物流配套服务存在不协调,标准化未能统一;物流业服务贸易辐射的地域不足,腹地范围乃需拓展;港后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业的服务活动中的诸多环节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危害等等。通过对宁波市物流业的现状的研究,找出其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分析它在国际竞争中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以及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指导借鉴迅速壮大物流龙头企业及物流基地的,加快运输结构的调整,使得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推进宁波市打造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进入新阶

3、段。2.国内外研究现状亚当·斯密(1773),在批驳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分工的理论、绝对成本说的古典贸易理论。他认为一国要专注于生产本国绝对成本低于他国绝对成本的产品,用来交换本国自己生产所需绝对成本绝对高的产品,使得各国的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从而规模生产,增加总产量,提高消费水平,获得最大利益。我认为绝对成本说具有局限性,一个国家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不具备的国家交换就产生了贸易,就可以获得利润。大卫·李嘉图(1817)对古典贸易理论进一步改进和补充提出比较成本说。认为,各国开展贸易基础在于它们所生产的同一产品或同质产品存在价格差,这种价

4、格差主要石油是各国生产该商品时劳动生产率造成的,表现为各国劳动力熟练程度和技术差异。生产者对同质低价产品的追求驱动国际贸易产生,这使得各个国家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根据对产品的需要进行交换。我认为比较成本说也不够全面,现在是买方市场,买家购买货物不一定只追求低价,还有质量、功能等。泊尔蒂尔·俄林(1933)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

5、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比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要素并非是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这两个前提下提出来的,忽略国际国际经济、政治因素的动态变化,使理论难免存在缺陷。迈克·波特(1985)提出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必须从全局考虑,根据一国范围内调度资源,最终确立以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如企

6、业、行业的竞争力,它的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行业竞争等四个基本因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其次,指出国家需要从四个阶段提升经济竞争力。第一阶段为生产要素主导阶段,依赖于基本生产要素;第二阶段为投资因素主导阶段,政府和企业充分发挥投资的积极性,在生产因素、厂商决策和竞争环境方面进行持续改善;第三阶段为创新主导阶段,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向着国际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第四,阶段为财富主导阶段,该阶段的竞争来自之前阶段的财富与创新技能的积累。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产生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结构化的市场环境。但是

7、如今中国新兴市场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这直接决定了波特竞争理论存局限性。保罗·克鲁格曼(1996)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随后国际贸易过程中产生的新现象,在这过程中采用了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等假设性的概念和思想来构造新贸易理论模型。认为:①相异产品的存在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开展,使得调和规模经济和变体种类这对矛盾的空间变大,从而产生了要素密集度相似的产品间的贸易。②规模经济效应和垄断因素的存在,使得要素差异不再是商品价格差异的唯一决定因素。因此,可能出现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的商品和劳务,而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相对密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