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

ID:45647688

大小:80.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0.(xx浙江文综,17,4分)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答案 C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从题干广告中列举的外国杂货可以看出国人崇尚西洋事物,这反映出当时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故C项正确。出现售

2、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1873年中国才开始独立办报,故B项错误。广告中的杂货仅体现出“食”和“用”的变化,未体现出“衣”“住”“行”的变化,故D项表述不准确。11.(xx浙江文综,17,4分)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答案 A 注意题干中“民国时期”这一时间限制

3、。“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反映了婚姻习俗虽已发生变化,但旧式婚姻礼仪仍居主导地位,这说明婚姻习俗变迁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并未反映出“旧式婚礼”“简便节约”的特点,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9.(xx北京文综,17,4分)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②人物的发型③照明手段④饮食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 本题以图画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应注意

4、“民国时期”这一时间,同时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造型、家具摆设等细节,然后进行解读。图画中人物的发型各异(有长辫和短发),有电灯。这些都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图画中的饮食方式及墙上画作的风格未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由此分析,B项正确。10.(xx山东基本能力,28,1分)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

5、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以后,西装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因此,A、B、C三项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11.(xx安徽文综,37,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6、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材料二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邓小南等《中国妇

7、女史读本》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的人同等权利。——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

8、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15分)答案 (3)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首先从材料中归纳要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其他要点。第二小问注意题目要求“辩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