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

ID:45650563

大小:349.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5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_第1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_第2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_第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_第4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逆温每日一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逆温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适应性月考)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l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该地可能为A.杭州B.天津C.广

2、州D.海口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A.大气保温作用弱B.沿海海陆温差大C.受准静止锋影响D.夜长地面散热快【参考答案】1.B2.A3.B3.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故选B。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

3、地形逆温等。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3.逆温的类型和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

4、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愈近地表,降温愈快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4.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成雾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沙尘暴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航

5、空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2018届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1.据图可知逆温现象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2.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①冬季昼短夜长②

6、冬季空气干燥③冬季风势力强④冬季山坡温度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2018届河南省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每年早春季节,江苏某茶园的茶叶极易受逆温而引起冻害。下图为该茶园为防止冻害装的风扇。据此完成4—5题。4.该茶园早春冻害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最有可能为A.4:00—6:00B.8:00—10:00C.12:00—14:00D.18:00—20:005.在茶园中装上风扇能够起

7、到防冻作用的原因是A.增强吸收太阳光B.加大空气对流C.增强大气逆辐射D.产生温室效应【答案】1.C2.B3.D2.逆温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冬季昼短夜长,白天太阳照射时间短,大地受热少,大气湍流和垂直对流较弱,晚上时间长,地面辐射时间长,温度较低,易导致逆温产生,①正确;冬季空气干燥,热容量变小,降温变化更大,因此晚上保温作用更差,导致地面降温幅度快,从而加剧逆温的产生,②正确;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不易形成逆温,③错误;冬季,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把谷地中原来

8、的暖空气抬挤上升,从而易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④正确。故选B。3.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的发展。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抑制对流运动,从而减弱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进而抑制沙尘暴的产生。故选D。【答案】4.A5.B5.由于有逆温层存在,上部气温高,位置较低处气温低,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