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5693710

大小:4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6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xx·安徽高考)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选B 材料反映了安徽省两汉至唐水利兴修的情况,没有与其他省份进行比较,不能说明安徽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也不能说明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也体现不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材料中隋朝时期兴修水利的次数虽然较少,但是,相对于其存在的时间而言,平均到每一年,水利兴修次

2、数仍然高于前朝,因此,B项是正确的。2.(xx·浙江高考)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嬴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选C 从材料看,樊氏庄园面积大,经营范围比较广,庄园内生活用品“闭门成市”,基本能够满足自用,故A、B、D三项说法正确。草市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能体现自给自足,故C项说法错误。3.(xx·海南高考)如图反映的是(  )A.“小国

3、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解析:选B 解答此题注意读图分析,从图片上面铁犁牛耕,下面是女子纺织的情景分析,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故选B。4.(xx·天津高考)“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解析:选B 黄道婆是我国棉纺业的先驱,十三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她把在海南学得的棉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在上海一带推广传播。

4、并经过改革,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工具和纺织技术,不仅泽被故里,造福一方,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业的发展,故明朝时期,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答案选B。5.(xx·四川高考)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解析:选C 解答据题干给出的限制性条件时间信息:“商代”。湖南长沙马王堆墓属于西汉墓,黄道婆是元朝人,《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因此A、B、D三项应该分别反映了西汉、元朝和东汉纺织业的发展水平,故答案为C。6.(xx·北京高考)1985年

5、,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解析:选C 注意题干提到的关键信息“荷兰东印度公司”、“青花瓷”。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即17世纪初。这时期中国处于明末清初时期。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由此判断该船最早沉没的时间应是明末清初。A时期没有青花瓷;B时期东印度公司没成立;D时期要晚于明末清初,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C。7.(xx·北京高考节选)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东汉后期唐朝前期区域 

6、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概述上表所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东汉后期到唐朝前期,中国县城的总数量从1107个增加到1280个。从地域看,东汉后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765)明显多于长江流域(342),而到了唐朝前期,黄河流域(669)与长江流域(611)的县城数量趋向平衡。从东汉后期起,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和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使我国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并逐步实现重心南移,而唐朝的繁荣则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答案: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

7、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原因: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