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

ID:45695339

大小:6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16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I)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现。②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在山高路陡的国家级贫困区,地质条件复杂,救援难度很大。人民解放军战士,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③中国的目标是打造一支蓝水海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得到外国技术上的。A.不以为意不孚众望鼎力想肋B.不以为然不负众望全力相救C.不以为意不负众望鼎力相助D.不以为然不孚众望全力相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2、。运用词语要看语境和对象。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第一处联系前后内容可以推测出应是对此不重视,故应使用“不以为意”。不孚众望:不符合众人的希望;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第二处联系后面的句子“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知道解放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故应使用“不负众望”。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全力相救:拿出全部力量来救助。第三处的对象是“外国”,故应使用“鼎力相助”。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发展要讲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

3、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发展要讲成本。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②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③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⑤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⑥这说的是谷雨节喜雨,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A.②⑥③④⑤①B.③⑤②①⑥④C.③⑤②⑥①④D.②⑤③⑥④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

4、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通读所给文段和六句话可知,整个语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发展要讲节奏,后一部分说发展要讲成本。横线前的语句先是总说“发展要讲节奏”,然后举自然界的事例予以说明,所给六句话中②③⑤与“节奏”有关,应放在前三空,据此排除A项。③是“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的结果,应放在第一空,据此排除D项。⑥是对①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具体解释,故①在⑥前,据此排除C项。故选B。【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

5、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3.下列诗句,依“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②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6、③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状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认真分析诗句内意象的特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①句,“早雁”;是秋天典型意象;②句,“燕”“碧丝”“桑”“绿枝”都是春天典型意象;③句,“木槿花”“轻扇”都是夏天常见意象;④句,“如”“梨花开”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梨花”指的是雪花,此句描写冬天。故选C项。4.下列诗句加点的古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③京口瓜洲一水间

7、,钟山只隔数重山。④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A.①苏州,②北京,③镇江,④南京B.①苏州,②西安,③镇江,④武汉;C.①吴县,②西安,③洛阳,④南京D.①吴县,②北京,③洛阳,④武汉【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加点的古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要把诗歌中、文言文中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熟记于心。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