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发展国际大港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宁波发展国际大港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ID:457045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8-04

宁波发展国际大港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宁波发展国际大港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宁波发展国际大港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宁波发展国际大港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宁波发展国际大港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发展国际大港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宁波发展国际大港的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1.研究意义宁波港是国际性超大型深水港,优越的港口条件吸引了新一代各类超大型运输船舶,代表着港口未来发展的方向。宁波港位于极具战略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北沿海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同又贴近国际主航道,是处理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液体化工产品等货物装卸的国际枢纽港口,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宁波港口水深流顺、常年不冻,与宁波港口隔海相望的舟山群岛为宁波港口提供天然屏障,码头年可作业天数达350天以上。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中国将更多的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宁波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基地之一,其地位和作用将显得更加重要。现代化的海港不仅是一个国家对外外联络的基地和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还是国际商品贮存、集散和分拨中心,也是贸易、加工业和与此相关的服务业的聚散地。利用港口运输的优势和港口城市的区位优势,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进出口、保税和加工贸易,促进城市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经济的发展更具有生命力。2.预期目标港口是宁波崛起的最大优势,决定宁波的发展兴衰和前途命运。提升宁波城市竞争力,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发展经

3、验,不断提高宁波港口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产业经济提高升级、区域功能调整完善提供支撑和保障。本文通过对相关港口理论的了解并掌握,从宁波港现状着手,着重分析宁波港的发展状况,了解其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当今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如何提高宁波港的国际竞争力,摸索出一条完善宁波港成为国际大港的发展道路。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状况刘斌教授:(2007年)7港口临港产业布局应是港口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考虑的问题。传统观念上,港口企业只要顾自己港口功能配置合港口企业自身的发展,只专注于项目能否利润最大化这一

4、根本的利益。可是,如果港口企业不考虑临港产业这个大问题,港口企业的每股盈利和吞吐量就无法保证,归根到底,港口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出现港口码头和港口设施晒太阳的局面。如果考虑的话,那么很多问题已经超出了企业家决策的职责范围。这就是企业家和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港口和地方政府应共同来规划和设计港口和临港产业布局问题。荷兰鹿特丹港的汽车、化工、石油都是带动临港工业蓬勃发展的典范。我国产业布局由于总所周知的原因,汽车、化工、石油和钢铁企业大多都布置在内陆地区,这是物流成本聚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一个根

5、本原因。我们欣喜地看到,鞍钢、首钢正在选择沿海建厂,这无疑将增加钢厂的竞争力。黎鹏、郎宇(2005)等对港口与腹地经济地域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及其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港口经济一体化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认为港口与腹地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定空间范围,港口与腹地的统一体是客观存在着的经济地域系统,其空间范围由港口的经济吸引半径所决定。港口和腹地区域经济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港口与腹地内在的必然联系、区域整体开放发展是外向型经济建设的综合需求,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等外部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向前发展;自然、区位、人口与科技、经济

6、、社会和综合因素是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董洁霜等[22]对现代港口发展的区位势理论进行研究,认为自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是任何港口发展与形成的3大因素,港口腹地范围与发展规模受3大因素影响。管楚度。[23]也在《交通区位论及其应用》一书中提出港口的规模、地形、交通运输网络等是影响海港区位和腹地变化的因素。施欣(1996)通过对港口与腹地疏运系统的随机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港口与腹地疏运系统随机优化模型,认为最短路径是交通流分配的最佳效果。方然(2003)通过对港口群腹地集装箱运输系统网络优化配流进行

7、研究,建立了港口群腹地集装箱运输系统网络优化配流模型,对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杨柳(2005)对铁路运输对港口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认为港口铁路对港口腹地范围扩展发生作用。刘秉镰(2002)对港城机理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港口作为一个商业实体,对促进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徐质斌(2004)对港城经济一体化进行研究,认为港口与城市具有互补共生关系,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城市是港口发展的支撑和载体,港城联动的核心是发展临港产业。李增军(2002)通过对港口及所在城市和腹地经济进行研究,认为港口不仅对

8、城市产生直接作用,而且还对城市所辐射的内陆腹地产生间接作用。易志云(2000)对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的结构和发展走势进行研究。李玉鸣(2000)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港口城市国际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从港城关系、港城界面的复兴、港口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几方面探讨港口与城市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杨吾扬(1997)7采用货物运输费用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分配等单项指标对港口腹地进行划分。张存溎等通过对环渤海地区大中型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