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

ID:45708711

大小:196.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6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_第1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_第2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_第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_第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来源考查主题引文出处设问方式命题分析2018年全国Ⅰ卷汉武帝年号制改革[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比较类、意义类(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2)从考查内容看,以中国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到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3)从问题设计来看,一般是两问,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4)从设问视角来看,多采用比较类(5次),原因类(6次),作用类(11次)、特点类(4次)、其他类(3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目标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

2、解和分析。(5)与教材的关联度:古代史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涉及到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一道题。2018年全国Ⅱ卷现代中国的科技改革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背景类、内容类、影响类2018年全国Ⅲ卷近代中国治安机构的改革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原因类、比较类2017年全国Ⅰ卷现代中国的工资改革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特点类、意义类2017年全国Ⅱ卷晚清北京街道管理改革苏继祖《清朝戊戌朝变记》、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原因类、启示类2017年全国Ⅲ卷隋

3、代法律制度改革《隋书》特点类、意义类2016年全国Ⅰ卷唐太宗时的谱牒改革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内容类、作用类2016年全国Ⅱ卷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改革《清史稿》特点类、影响类2016年全国Ⅲ卷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内容类、意义类2015年全国Ⅰ卷唐代的币制改革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内容类、作用(意义)类2015年全国Ⅱ卷清代的养廉银制度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原因类、作用(影响)类2014年全国Ⅰ卷魏晋的法律改革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特点类、作用(影响)类2014年全国Ⅱ卷南

4、朝的山泽管理背景类、作用(影响)类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考法1 考查某一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典例1](2017·全国Ⅰ,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

5、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

6、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978年提出意见,到1985年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中企业工资的规定、中央对工资的管理、以及“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老师给予适当照顾”、“改变脑力工作者报酬偏低的状况”等信息总结。第(2)问,从旧有体制的革新、对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答案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

7、适当倾斜。(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考法2 考查中外相似或不同改革的比较[典例2](2018·全国Ⅰ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

8、,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汉武帝纪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信息,针对设问进行对应性思考和概括。第(1)问,可依据汉武帝改革前由皇帝纪年和诸侯王之年纪事的混乱状况发展为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