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D:45710305

大小:24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6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总分50分)1.(本题2分)《礼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尚书·周书·召诰》曰:“肆(尽,极)惟王其疾(急速)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这一变化反映出A.王权失去神权色彩B.天命观被彻底否定C.治国渐趋理性务实D.敬德决定国家兴衰2.(本题2分)“社稷”本是周代祭祀地祗(社)和谷物神(稷)的合称,周王分封新诸侯时,依据诸侯

2、封地所在方位从周王室祭坛上取一摄色土赐于诸侯,受封者要将此土置于封地的社稷坛中进行供奉祭祀=由此可知,周代的“社稷”祭祀A.象征了国家政权的建立B.反映出农耕区域不断扩大C.蕴含了国家一统的理念D.强化了政治上的等级秩序3.(本题2分)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4.(本题2分)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3、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B.折射出王侯关系的变化C.反应了社会的转折变革D.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5.(本题2分)表1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表1),并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A.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B.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C.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D.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6.(本题2分)

4、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A.官员世袭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7.(本题2分)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B.利于“民本”思想的形成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8.(本题2分)刘建国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最

5、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B.防止地方分裂割据的中央集权制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9.(本题2分)有学者指出,汉代皇室在面对郡国势力分化、瓦解中央集权的各种苗头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全方位、有系统地消解了宗室成员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汉代皇室的这种努力集中体现为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刺史制度C.实行盐铁专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0.(本题2分)“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

6、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B.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11.(本题2分)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A.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B.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C.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D.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12.(本题2分)它在唐代已经使用,

7、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A.B.C.D.13.(本题2分)有学者指出,唐代以前的都城沿黄河轴线东迁西移,宋代以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沿京杭大运河南北移动。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运河的开凿C.生态环境历史变迁D.北方军事威胁14.(本题2分)“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生产方式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手工业生产方式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15.(本题2分)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

8、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A.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B.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C.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D.蜀锦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