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

[推荐]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

ID:45745582

大小:840.9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7

[推荐]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_第1页
[推荐]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_第2页
[推荐]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_第3页
[推荐]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_第4页
[推荐]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荐]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摩擦力在康复治疗中有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动作稳定程度、可采用增加静摩擦力的方法。例如.•拐杖前的操皮垫,增加摩擦系数从而达到增加摩擦力的效果;•矫形器内侧面增加纹路以增加摩擦力,使患侧更加吻合.防止损伤;•斜板站立中注意斜板角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摩擦力的变化,应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达到牵拉小腿三头肌的效果。•动摩擦力中,在二级肌力患者的肌力练习中•患者将患肢放于近似光滑的平面上.调整其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或角度,以改变动摩擦力.从而达到增加肌力的目的。肌肉力(Muscularforce):肌肉主动收缩时产生的力。■肌肉由大虽的纤维组成

2、,当肌肉兴奋时,能够收缩产生张力,并在腱的附着点产生对骨的拉力,从而使物体产生运动或保留一定姿势。•肌肉的稳定分量和转动分量:1)稳定分量:沿着骨的轴线作用,指向或背离关节转动轴心,这个分量起看稳定关节的作用,称为稳定分量2)转动分量:垂直于骨轴线,使骨产生转动的分虽。■力対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包括:移动效应和转动效应。•力偶的概念: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的两个力,称为力偶。记作(F,)。■力偶臂:两个力作用线Z间的距离。■力偶作用面:力偶的两个力作用线决定的平面。■力偶的三要素:力偶矩的大小

3、、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的作用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只有转动效应而无移动效应。■力偶矩:组成力偶的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來度量。力偶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翹,少矩心0的位置无关。m=+Fd•力系: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或力偶)。(一)力线平移定理1、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F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意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力偶矩等于力F对平移点之矩。■平而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力系的主向量R和力系对任意点的主矩都等于零。R=Fl+F2+F3+……=0m()=+m2+m3+=0Smi0=0

4、图1・23例1・7的受力图(b)人持手杖示意图;(b)人持手杖力学模型的受力示意图=0Fmcos70°一Rcoscr=0Fmsin70°—Rsina—W厶+心=0-Fmsin70°x7+你cos70°x1.9+Wlx0.3+N存4.8=0手杖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豔外展肌受伤,使用手杖可使轆外展肌力减小,从而明显地减轻疼痛。如果股骨颈骨折,使用手杖会有助于防止其他病变发生。精通医术的矫形外科医生,对患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骨折的六个月内,行走时都要使用拐杖。因使用手杖是减少骯关节负荷的有效方法。1・根据平衡人体重心与

5、支撑点的位置关系,平衡种类可分为上支撑平衡、下支撑平衡和混合支撑平衡三类。(1)上支撑平衡:支撑点在重心上方的平衡。如各种悬垂类动作。这类平衡比较稳定,在康复运动吋可以利用拐棍,将支掠点从地而移到腋下,形成上支掠平衡,增加患者行走的稳定程度。(2)下支撑平衡:支撑点在重心下方的平衡,如手倒立等。这类平衡需要一定的技巧。人体站立也是下支撐平衡,脑和神经的损伤、疾病,都容易造成其技巧丧失,因此,在康复屮常见此类平衡。(3)混合支撑平衡:既非完全上支撑,又非完全下支撑的平衡。如肋木侧平衡。在患者行走的康复训练中,经常采用扶双杠行

6、走练习,也是混合支撑平衡的事例。3、影响人体下支撑稳定性的因素(1)支撑面:在下支撑物体的平衡中,都有一定的支撑面。支撑面积愈大,物体平衡的稳定性也愈大。支撑面积是由各支撑部位的表面及它们之间所围的面积组成。(2)重心高低:重心高低对稳定性也有影响。一般地讲,重心愈低,稳定性就愈大。(3)稳定角:所谓稳定角就是重心垂直投影线(或称重力作用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稳定角愈大,物体的稳定程度愈大,即物体在某方位上平衡稳定性的储备能力愈大。(1)稳定平衡:物体的平衡位置无论有多大偏离,当去掉破坏平衡的力后,物

7、体就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如玩具不倒翁。此类平衡的特点是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其重心升高,产生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状态的重力矩(稳定力矩)。(2)不稳定平衡:物体稍偏离平衡位置后,当去掉破坏平衡的力时,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在这种平衡中,其特点是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降低,这时出现的重力矩将增大物体的偏离程度,使其不能再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上,这种情况仅在下支撑中出现,且是点支撑或线支撑,其平衡多属于不稳定平衡,如康复训练中的单脚站立。人体平衡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坐位平衡训练练习坐位平衡时,为了使患者获得躯干的控制能力和

8、头向健侧屈的姿势反应能力,应指导患者拉长患侧颈部和躯干的侧屈肌,抬高肩胛带,同时与上肢负重结合起来。开始可用前臂支撑,或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活动上躯干,然后在整个上肢伸展负重时进行。以身体重心向侧方移动为训练目标时,应兼顾健侧和患侧的双向练习。应力(内力分布集度):分布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表征内力在截面上的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