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资料

《地质学基础》资料

ID:45745815

大小:951.4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7

《地质学基础》资料_第1页
《地质学基础》资料_第2页
《地质学基础》资料_第3页
《地质学基础》资料_第4页
《地质学基础》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1.地堑:主要有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P271地華3、4、5、叠层构造:即叠层石,它是由蓝绿藻分泌的粘液将细屑物质粘结再变硬而成。它的生长由于季节变化而形成两种基本纹层:第一种是富藻纹层,又称暗层或暗带,藻类组分含量多、富含有机质故色暗;2、地垒:主要由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早升盘。P272地温级:以°C表示,而把温度每增高1°C时所增加的深度。P22地温率:我们把深度每增加100米素增高的温度。P22另一种富碳酸盐纹层、藻类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两种基本纹层交替出现,组

2、成叠层构造。P2076、变质作用:是指在底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载固定状态下发生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原岩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P185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和粘土矿物等)及石英最多,约占矿物总量的91%,这些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主要常见矿物,称为自造岩矿物。P358、解理:矿物受外力后沿晶体格架规则裂开的现象。解理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可分一二三组。在标本上如果见到晶粒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小平面,即为解理oP3359、沉积相: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沉积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P

3、20910、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如岩石类型、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等)、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属种和生态、生物遗迹等)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是我们进行沉积相分析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标志。P2091、岩石定名原则P198碎屑岩多是由几个或多个粒级碎屑所组成。分类命名是以含量M50%的粒级定岩石类型。以含量<50%至225%的粒级定作岩石类型名称前的主要形容词,如“XX质”。以V25%至310%的粒级定次要形容词,以“含XX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如“含粗砂的细砂中砂岩”。当无粒度组分资料,只用肉眼鉴定时,一般只要求定出岩石基本名

4、称,如细砾岩、粗砂岩等,有时可定出主要形容词,如砾质砂岩等2、碳酸盐岩五种主要结构组分P204碳酸盐岩主要由颗粒、灰泥、胶结物、晶粒及生物格架五种主要结构组分构成3、岩石三个变形阶段P233岩石三个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4、物体变形方式P229物体变形方式有五种:拉伸、挤压、剪切、弯曲和扭转5、地质年代单位P41地质年代单位是记录相对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国际上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为:宙、代、纪、世、期五个基本单位。6、年代地层单位P42年代地层单位是每一地质年代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的总和。年代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包括宇、界、系、统、阶五个基本单位7、海底地形单元P15海底大致可

5、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个大型地形单元。8、陆地上的地形单元P15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等类型。9、褶皱分类与组合P245分类a)褶皱的位态分类轴面诉盲立90°-80°轴面倾斜的80°-20°轴面近水平的20°-0°枢纽近水平0°-10°I・直立水平褶皱IV.斜歪水平褶皱VI.平卧褶皱枢纽倾伏10°〜70。II.直立倾伏褶皱V.斜歪倾伏褶皱vn.斜卧褶皱枢纽近直立70°〜90°IIL倾竖褶皱附上表:■褶皱在空间的位态取决于轴面和枢纽产状。以纵坐标表示枢纽倾伏角,横坐标表示轴面倾角,可将褶皱分成七种类型。前三类褶皱轴面直立,表示褶皱两翼倾向相反

6、、倾角相等;第IV、V两类褶皱轴面倾斜,表示褶皱两翼倾角不相等;第VI类平卧褶皱和第vn类斜卧褶皱中的一翼地层的面向下。斜卧褶皱的特征是枢纽和轴面两者的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枢纽倾伏角10。〜70。,但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角为80。〜90。b)褶皱的理想几何形态分类c)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分类d)各褶皱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分类最基本的组合可以概括为下列三类全形褶皱、断续褶皱、过渡型褶皱10、断层分类与组合P269(一)断层的几何关系分类1.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2・根据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断层两盘相对运动

7、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顺层断层11、内力地质作用P68—71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12、外力地质作用(分类)同上按作用方式,外力地质作用可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13、板块边界类型P297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转换型边界14、节理的力学分类。P264根据节理产生的受力环境可将节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15、不整合的特点及形成过程P172—173根据不整合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