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

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

ID:45857422

大小:1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8

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_第1页
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_第2页
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_第3页
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_第4页
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作者:————————————————————————————————日期:2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前景及展望摘要: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组成及特点,并结合其特点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行各业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基本问题。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成;应用;发展0引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早已完全置身于信息时代。随着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等发展,作为信息获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术——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极

2、大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必将带来又一场信息革命。通过综合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而形成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sensornetworks),它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利用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路系统,来实现协作地实时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对象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世界以及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连通。  无线传感器

3、网络综合了多种领域,也是当前计算机网络研究的热点,具有巨大应用价值。因而已经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过程控制、国家安全、环境监测和现代农业等领域。  1无线传感网的研究背景无线传感网最早雏形是美军在越战中使用的震动与声音传感器的简单网络,但只是传统传感器的点对点传输。无线传感网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无线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美国《商业周刊》将无线传感器网

4、络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1项技术之一;《MIT技术评论》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入十种改变未来世界新兴技术之首。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的"物物互联"市场在全球高速发展。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2无线传感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的无线网络(如WLAN和蜂窝移动电话网络)有着不同的设计目标,后者在高度移动的环境中通过优化路由和资源管理策略最大化带宽的利用率

5、,同时为用户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除了少数节点需要移动以外,大部分节点都是静止的。这些节点通常运行在人无法接近的恶劣甚至危险的远程环境中,能源无法替代,设计有效的策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问题。当然,从理论上讲,太阳能电池能持久地补给能源,但工程实践中生产这种微型化的电池还有相当的难度。severalgroupnumber,thenwithb±a,=c,cisismethylbtwoverticalboxbetweenofaccuratesize.Per-2~3meas

6、urement,suchasproceedsofcvaluesareequalandequaltothedesignvalue,thentheverticalinstallationaccurate.Forexamplea,b,andcvalueswhileonhorizontalverticalerrorsformeasurement,Generalinironanglecodebitatmeasurementlevelpointsgriderrors,specificmethodisfrombaseline

7、tomethylverticalboxcenterlinedistancefora,,tobverticalboxdistanceforb,listcanmeasured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初期,人们一度认为成熟的Internet技术加上Ad-hoc路由机制对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是足够充分的,但深入的研究表明两者明显不同的技术要求,前者以数据为中心,后者以传输数据为目的。为了适应广泛的应用程序,传统网络的设计遵循着“端到端”思想,强调将一切与功能相关的处理都放在网络的端系统上,中间节点仅仅负责数据分组的转发,对于

8、传感器网络,这未必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一些为自组织的Ad-hoc网络设计的协议和算法未必适合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应用的要求。地址的作用在传感器网络中就显得不是十分重要,应用程序不怎么关心单节点上的信息;中间节点上与具体应用相关的数据处理、融合和缓存也显得很有必要。在密集性的传感器网络中,相邻节点间的距离非常短,低功耗的多跳通信模式节省功耗,同时增加了通信的隐蔽性,也避免了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