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ID:45895105

大小:60.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老子第三章原文及翻译_第1页
老子第三章原文及翻译_第2页
老子第三章原文及翻译_第3页
资源描述:

《老子第三章原文及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老子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

2、会不太平了    [注释]    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弗为:同“无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引语]    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国与国之间互相征战、兼并大国称霸小国自保统治者们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纷纷招揽贤

3、才用以治国安邦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处处崇尚贤才许多学派和学者都提出“尚贤”的主张这原本是为国家之本着想然而在尚贤的旗号下一些富有野心的人竞相争权夺位抢占钱财给民间也带来恶劣影响一时间民心紊乱盗贼四起社会处于动荡、大变动的形势针对社会上被人们所推崇的“尚贤”这一主张老子在第三章里提出不尚贤的观点同时也批评了由“尚贤”而引起的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    这一章里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然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是都要不断地发展提高所以老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    

4、老子看到了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矛盾突出这是出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减少差别来减轻或避免社会矛盾这也有他进步的一面    [赏析]    在本章里老子透露出他的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他既不讲人性善也不讲人性恶而是说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的犹如一张白纸如果社会出现尚贤的风气人们对此当然不会视而不见肯定会挑动起人们的占有欲、追逐欲从而导致天下大乱倘若不使人们看到可以贪图的东西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    不使人们贪欲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此外要“虚

5、其心”、“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就做到了无为而治这一章与前章相呼应从社会的角度使人人都回归纯洁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这样以自然规律治理人事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    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学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进步的一面和合理的因素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这规律不由上帝安排、操纵也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支配而是客观的、自然的这种观点对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敬天法祖的观念和某些宗教迷信观念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