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四重奏

数学探究四重奏

ID:45921399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数学探究四重奏_第1页
数学探究四重奏_第2页
数学探究四重奏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探究四重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探究“四重奏”河北怀来沙城中学(075400)吴立明寻根溯源仿圣贤奇思妙想破题关合作交流慧光现求变思维大拓展这首诗道出了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四个方而:探源、探路、探讨、探变。这“四探”是实现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根溯源仿圣贤--一探源:092无数先哲圣贤的智慧灵光汇成了浩瀚无际的数学海洋,这其中包含了庞大的数学知识体系、严密的数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所有的这一切都推动了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催生了一颗颗数学明星,衍生出一科科数学分枝,激发了人类的思维潜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去回味、模仿、体验数学家的创造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而

2、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组成的,是形式化了的东西,正如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描述的“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的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这样一种冰冷美丽的形式数学掩盖了“创造过程的火热思考”,不能激发起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将形式化了的数学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发明创造时的火热思考,展现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过程,让学生置身其中去体味创造过程中数学“活”的思维,领悟数学创造过程。从而达

3、到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之口的。二、奇思妙想破题关一一探路:即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广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题目条件的不同理解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解题方法,这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有大胆的猜想、有通式通法、有奇思怪招、;从思维的方向来看:有从条件出发的正向思维、有从结论出发的逆向思维、有从条件结论同时出发的双向思维。从思维的全面性来看:有星星之火式的零星

4、火花的迸发、也有思如泉涌的全面思维的充分展现。所有的这一切,都体现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同的“探路”历程。这一历程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多种方法的比较、整合,使思维得到优化和拓展、得到更多的启迪。三、合作交流慧光现一一探讨: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具有生成性,在与别人的即情即景的交流、争论屮往往会启发自己的思维,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观,师生之间要建立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享受“再创造”的自由,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生多向

5、性探究交流活动,并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交流中。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形成一种“积极探讨,合作交流,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生在互相帮助、悦纳、赞赏、争论中激发出思维的灵光,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四、求变思维大拓展一一探变:即在数学学习中探究问题的变化规律,培培养学生“求变”的思维观。哲学上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运动“在数学中就是“变化”,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物质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结构,通过数学模型给出物质世界运动变化规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F=G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能公式“E=me"都是以r数

6、学公式的形式对大千世界作出了量化的解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变化”的眼光去探究问题是势在必行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变”思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式训练(一题多变)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形式——将一些基础性命题进行横向的拓宽与纵向的的深入,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如通过逆向思维探求其逆命题;通过设常量为变量拓展问题;通过引入参量推广问题;通过弱化、强化条件与结论揭示它与某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变更出更新的命题。研究曲线的轨迹问题、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极限的理论等都是培养学生“求变”思维的好材料,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教

7、学中要认真挖掘其精髓,为学生在探“变”过程中设置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参考文献:1、《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设计中应具备的几种意识》--《数学通报》2004,22、《数学史在数学新课程中的教学意义》《数学通报》200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