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ID:45933833

大小:8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_第1页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_第2页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_第3页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_第4页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先学习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整理与复习课,其实包含两层基本含义有:一是整理,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來,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Z条理化、系统化。二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加深

2、数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数学知识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的水平。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就好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耍花功夫。如何上总复习课,提高复习的质量,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一、更新观念、明确要求数学复习的主要口的是巩固知识、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上好复习课,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首先耍更新观念。1.确立“知识系统性”的观念。我们要全面掌握小学数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明确各年级段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每个年级的知识与技能的

3、要求,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屮,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将平常所学的孤立、分散的知识申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复习运算性质时,rtr商不变性质(引岀)分数基木性质和比的基木性质。由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引岀)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引出)体积单位(厘米■分米J米J又如: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时,可以通过以下表格对知识进行区别整理,帮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面6个而都是长方形(冇时冇2个面是止方形),相对廉面的面积相等。6个而都是而积相等的止

4、方形。底而是2个而积相等的圆,侧血是曲面,沿高展开是长方形。底而是圆,侧帀是曲血。棱12条棱按长、宽、高各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相等。12条棱长相智顶点8个顶点,相交于1个顶点的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咼。8个顶点面积6个面的面积的和6个而的而积的和体积V=a.b.hV二a3V=s.hV=sh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数学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始终处在主导的位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双手”,让学生多“

5、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这些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好诠释。复习课教学,最容易导致满堂灌,不少教师认为,反止是复习,学生听听就可以了,实际上让学生多“想一想”、多“看一看”、多“做一做”、多“说一说”对于复习课更加重要。如在复习“平而图形周长和而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岀割补法、倍拼法等方法,然后让学生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这样,学生的梳理结果就出现了按平面图形的种类整理和按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整理等不同形式。学牛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

6、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讨论,形成复习目标,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3、确立“开放教学”观念。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应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开放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系统性掌握知识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复习内容、开放的复习空间,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复习教学环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我们要转变角色,和学生一起回顾,帮助他们系统掌握知识。例如,在复习“量的计量”时,教师可先岀示:2

7、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刘翔的个人资料一一出生日期:1983年7月13B;身高:1.89米;体重:74公斤;出生地点:上海;夺冠项目:出径110米跨栏;成绩:12秒91。教师提问:通过这个资料,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将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吗?除此Z外,你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复习当中。如“倍数与因数”中包含有“自然数”、“整数”、“质数与合数”、“偶数与奇数”、“公I大I数与最大公I大I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还有“2、3、5的倍数的特征”等十几个知识点,为了比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和技

8、能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复习题:用1,3,5,6,15,30,31中的一些数,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说儿句话。学生对这种复习题感到比较新颖,立即进入回顾和思考状态。既复习了这一单元的知识,又感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接着教师提出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