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竹灸拔罐治疗产后腰背酸痛30例

针刺加竹灸拔罐治疗产后腰背酸痛30例

ID:45945469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针刺加竹灸拔罐治疗产后腰背酸痛30例_第1页
针刺加竹灸拔罐治疗产后腰背酸痛30例_第2页
针刺加竹灸拔罐治疗产后腰背酸痛30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刺加竹灸拔罐治疗产后腰背酸痛3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加竹灸拔罐治疗产后腰背酸痛30例(中原油田总医院,山东东明274511)我院自1998年以来运用该疗法治疗产后腰背酸痛3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❷本组30例皆为门诊患者,年龄24〜45岁;病程1〜5年者24例,5年以上者6例。❷2治疗方法❷2.1竹灸筒选用内径为1〜4cm坚固无损的四川淡竹,做成高1〜6cm的竹罐,将竹罐外青皮和内膜刮去,壁厚为0.5〜2mm,口周整齐光滑。❷2.2竹灸汤防风、麻黄、川苇、甘草、桑寄生、木瓜、鸡血藤、川花椒、伸筋草、透骨草、当归、羌活、独活各15.红花20.忍冬藤40g.艾叶60g,共15味药装入布袋包扎好,放入药锅(口径为50cm,深

2、为28cm的厚铝盆)内,加水深至24cm,煮沸20分钟,再将竹灸筒放入药液中煮沸15分钟,然后用小火,使药液温度控制在70°Co❷2.3针刺加拔罐拔罐及针刺取穴皆以循经取穴为主,配以阿是穴。患者取俯卧位,用毫针刺风府、大椎、腰俞、肾俞、委中、昆仑穴,得气后留针,再用三棱针点刺华佗夹脊穴、阿是穴及膀胱经背侧线的脸穴(大杼、风门、心俞、肝俞、脾俞、附分、膏肓、志室、秩边等),每针相距3〜5cm。将竹灸筒取出,甩去筒内的药液,擦净筒口,迅速向筒内吹一口气,使其形成负压,趁势扣在已点刺好的针孔及周围皮肤上,大椎、腰俞、肾俞连针拔吸,拔竹罐20〜40只,留20分钟,起罐、针后,用灭菌卫生纸擦拭吸出

3、的血液及粘液。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❷3疗效观察❷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21例,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7例,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2例,总有效率为93.3%o❷4典型病例❷刘X,教师,29岁,1998年9月6日初诊。主诉:产后腰背酸痛4年余,经多方治疗无效。查体:腰背肌肉紧张压痛,无红肿,活动受限,伴头晕,出汗,乏力,纳差。脉弦紧有力,舌苔白厚。证为风寒湿邪闭阻关节经络。治以祛风、散寒、逐湿,温通经脉。先刺大椎、风府、腰俞、肾俞、委中、昆仑,得气后留针,再用三棱针点刺华佗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背侧的大杼、风门、肝俞、脾俞、白环俞、次❷、附分、膈关、志室、秩

4、边等穴位,然后用竹灸筒拔吸,留罐20分钟,起针、罐。隔日1次,10次后疼痛消失,活动自如。❷5体会❷产后腰背酸痛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多由于患者产后体质虚弱,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机体,闭阻经络气血,而引起疼痛、拘挛。竹灸筒加热后遇冷形成负压,作用于机体的某一部位,由于吸拔力强,局部充血、瘀血,出现罐斑,产生自家溶血,在体内产生类组胺物质,从而达到止痛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竹灸筒和竹灸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能疏通经络,达到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目的。用三棱针点刺,竹罐拔出瘀血,可起到散风祛寒、除湿、疏通经络的作用。产后腰背酸痛属本虚标实证,应用针刺加竹灸拔罐,疗效可靠,无副作用,是治疗产后腰背

5、酸痛的理想方法。有时治疗后出现小水泡,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❷(收稿日期:2000❷10❷11,齐淑兰发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